同理心的沟通技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780906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理心的沟通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同理心的沟通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同理心的沟通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理心的沟通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理心的沟通技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理心的沟通技巧第一层境界: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和肢体这是最简单的层次,当然也是很困难的层次;这是区分一个人有 无同理心的基本点。小孩子在商场,告诉妈妈说:“妈妈,我想要玩具车” pia,这位妈妈给了孩子一巴掌,“车车车,一天到晚就知道车,走回家。”这是非常典型的同理心极度匮乏症,她听到了 孩子的言语,可能也看到了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孩子简单的言语 或行为,瞬间就刺激了她的敏感神经(可能是某种愤怒、压抑或者急 迫),哪里会去理解呢?有同理心的妈妈会怎样表达呢?“宝贝,我听 到了你说想要玩具车,妈妈知道了。 ” Soeasy!简单重复对方 的言语,即表明你关注到了,你理解了。如果你不理解的

2、话,也可 以问“这是什么意思呢?”除了言语,我们更多的可以关注对方的肢体和表情,这方面的理 解能力几乎是人的天赋能力,无需刻意的学习。当然,有一些复杂 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笑着说“我离婚了”,这里面表达的意思可能 就复杂多了。同理心缺乏的人往往会回应:“你怎么离婚了呢?”或 者“我就说早该离婚了。”具备基本同理心的人一般会说:“你离 婚了,但我注意到你在笑。”缺乏同理心的人,多表现为以己度人,困于自身的情绪、执念或 动机,缺乏换位的能力,和他们相处起来,压抑、难受、别扭、憋 得慌。第二层境界:理解对方未表达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他想着某样事情,却说着无关紧要的事 情,把重

3、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说或者不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士搞 不懂“你好坏”等于“喜欢你”的原因。当然,如果你具备基本的同理心,却无法解读对方未表达的深意 的话,说明你有心,你关注到了对方,也觉察到了他的言语、行为 和肢体,你已经开始换位了,但是换位不深。第三层境界:给对方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同理心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而是你让 对方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是一种默契,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我 还没说可惜,你已经在叹息。”一个痛哭的人,此时最需要的可能 不是建议,也不要你理解他的情绪(因为如此明显),他需要的仅仅 是安全可以哭诉的环境、陪伴和纸巾。我的一位求助者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在咨询的过程

4、中,由于很 多曾经的创伤重新回到心底,她有一连几天时间,内心很痛苦无力, 情绪也很糟糕。一天晚上,躺在身边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 好舍不得你!”她紧紧的搂住孩子,感觉好满足好温暖,此刻她似乎比孩子更需要这份温暖。毫无疑问,这个天真的孩子很有灵气的,同理心异常发达。敏锐 的觉察到了母亲的失落、无力、痛苦,质朴的言语表达出了对妈妈 的依恋、怜惜和关心。1、完整的自我意识一个拥有完整自我意识的人,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价值和 优势是什么,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劣势和不足,他感到安全、自在、 宽容、信任,能够、也有力量放下自己心中的情绪、价值观和信念, 耐心的关注他人,倾听和感受他人,试着用对方的视角

5、审视问题, 体会其中的情绪、思维、动机和需要。完整的自我意识,乃是同理心发展的根基。原因在于拥有完整自 我意识的人,不会轻易被对方的表现击中情结,比如自己内心的弱 小、自卑、不足够和敌意,也断然不会在对方诉说的时候全然听不 进去,也不会在对方需要关心陪伴的时候用愤怒来伤害对方,而是 保持关注、深入对方内心。2、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有时候又被称为探究精神,也就是探究事物的更多可能 性,它的反面是执着和片面。比如当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没来由 的骂了一通。此时,你可能从脑袋里冒出很多猜想,“老板有病!” “我做错了事情。”、“老板家里正在闹离婚,心情烦着呢。”往 往我们想到一种可能性就开始情绪泛滥做出

6、冲动行为,想到“老板 有病”就愤怒,觉得待不下去,冲动离职;想到“我做错了事情”、 就自怨自艾,陷入焦虑和自责中。保持好奇心,遇事多想想有没有别的可能性,或者问一句:“老 大,你今天发这么大脾气,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说一来可以促进对 方反思自身行为,二来可以了解哪一种可能性为真,让我们更接近 真实。正如前面我们的例子,一个人笑着说:“我离婚了!”我们不妨 好奇一下:“我很好奇,你怎么笑着说,我离婚了呢?”3. 必要时予以确认一个具备完整自我意识的人,通过充满好奇的探究之后,便已经 对对方的言语、表情、行为、情绪、动机、思维逻辑有充分的理解, 可以达到深层次的同理;当然,在情况很复杂,或者自我理

7、解不足够 的时候,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能叫:确认。还是前面的例子: “看你笑着说离婚了,想必这是一种解脱,对吗?”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在看到对方“使脸色”之后,内心往往冒 出各种不好的想法,比如对方不喜欢我、我哪里做错了,往往连最 基本的“对方不开心”都感受不到,更没有办法给予对方所需的帮 助和温暖,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内心脆弱的缘故(玻璃心,即是自我 意识不完整)。当然,此时可以采用“确认”这样技能来验证自己的 想法。比如直接了当的问问对方:“看你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我 哪里做错了什么吗?”发展同理心,并不是变得世故和圆滑,而是找回那个最纯真、安 全、自信的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丰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