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73456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1 授课人:魏红霞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根本含义。2、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下载地址:/20221028150638434.doc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风趣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办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学习过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开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办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一、生疏字词:礼尚(shng;崇尚、重视。)自诩(x;夸耀,说大话。)

2、残羹(gng;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烤肉。)冠冕(mi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吝(ln)啬(s)、髓(su)、蹩(bi)二、研习新课: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局部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

3、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根本上分明了。全文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第二局部(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根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那么和办法。

4、第三局部(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发明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2. 研习第一局部: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风趣、挖苦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的表现力。(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的确“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

5、,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挖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挖苦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斥着憎恶和鄙视。(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明确:作者

6、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盛,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辈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歹意的输出。(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

7、背景中加以考察,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3. 研读第二局部: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办法。(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挖苦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挖苦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

8、丰盛、“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挖苦鞭挞。“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区分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办法运用比喻论证表明有什么作用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待文化遗产的

9、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寄存,或消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局部(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寄存,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背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观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如,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分明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盛

10、,耐人寻味。4. 研读第三局部: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则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明确: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5. 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根本原理和办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芒,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2)归纳写作特点。先破后立,破立结合;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语言犀利、风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