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77345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教学目标: 、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

2、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师:作者简介。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

3、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 (点评: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

4、什么 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检查反馈: (点评: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

5、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 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

6、,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

7、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7)、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点评: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诗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多次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

8、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

9、勤采蜜的情景。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

10、,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点评:秋浦歌品颂会,有效地把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模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