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7528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文档精选 优秀文档精选 优秀文档精选 优秀文档精选 优秀文档精选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_构成的。取少量的食盐加到一杯水中,食盐会逐渐消失,蘸一点水尝尝,你会感觉到“水变咸了”,这说明每一点水中都含有_的微粒;再取少量的砂糖加到一杯水中,砂糖也会逐渐消失,蘸一点水尝尝,你会感觉到“水变甜了”,这说明每一点水中都含_有的微粒。答案:微粒食盐蔗糖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当我们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这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_,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两例吗?_。2.向氨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液体会变成_色。3.浓氨

2、水具有挥发性,构成氨的微粒从烧杯中跑出来,氨的微粒又极易被水吸收,所以你会看到盛有蒸馏水和无色酚酞的液体会变成_色,这个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_。答案:1.不停地运动着当我们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做饭时,我们会闻到饭菜的香味2.红3.红不停地运动着三、微粒之间有空隙1.水是由_的微粒构成的,酒精是由_构成的。如果将100 mL的水和10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你会发现混合后液体的体积_200 mL(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这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_。2.用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地推入,_更容易被压缩,

3、这说明_态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大。答案:1.水酒精的微粒小于有空隙2.空气气疑难突破1.实验一,高锰酸钾的溶解是如何体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剖析:在这个实验中也是从物质的可分性来认识的,颗粒状的高锰酸钾研磨成粉末状的,说明可以再分;把高锰酸钾加入水形成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也说明高锰酸钾还可以再分;再把这些溶液放入更多的水中,也有一定的颜色,说明每一滴液体中也都含有高锰酸钾,这也说明高锰酸钾还可以再分。这样一直分下去,就得到了很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高锰酸钾是由大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聚集而成的。2.微粒间为什么不是紧密地靠在一起,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隔? 剖析:微粒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以微

4、粒之间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距离太靠近时,排斥力大于吸引力,距离变大;当距离太远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距离就变小。问题探究问题:请利用家庭或生活现有的物品设计化学实验探究微粒不断运动。 探究:方案一:实验微粒的运动实验用品红墨水、自来水、玻璃杯实验方法及现象用钢笔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盛大量水的玻璃杯中,红墨水逐渐扩散,整杯水变为红色分析原理红墨水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结论微粒不断运动方案二:实验微粒的运动实验用品一瓶白酒实验方法及现象打开瓶盖,放在房间内,房间内充满酒精气味分析原理酒精的微粒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结论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典题精讲 例1:水变成水蒸气是(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B.发生了化学

5、变化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思路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状态的改变,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不对。从微粒的角度来看,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体积才变大,本质是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水的微粒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A不对。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在运动,D不对。答案:C 例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运动的影响。思路解析 本题和我们的生活实例或者是在学习中接触到例子相联系,如把糖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看溶解得快慢,就可体现出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6、。或者把一滴红墨水滴入相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看其扩散得快慢。答案:实验操作:分别取相同质量的80 的热水和20 的水,向其中同时放入相同质量的蔗糖。实验现象:在热水中,蔗糖溶解得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就越快。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

7、。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疑难导析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从物质的可分性来认识的,每一步操作都是说明物质可以再分,最后要总结一下,分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分了,就得到了高锰酸钾的微粒。高锰酸钾就是由这样的很小的大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要想弄清原因,就必须知道微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的作用力,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当外界

8、条件不变时,这个距离一般不变。问题导思 本题是具有开放性的一道试题,做这道题应该联想到生活中一些与微粒的运动或微粒之间有间隔的事例。如湿衣服晾干就是水的微粒运动的结果;湿衣服在太阳光下,在温度高的地方比在阴暗的地方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处水的微粒运动得快,所以干得快。 方案一:设计的依据是选取有颜色的溶液与无色的水混合,根据水中颜色的变化判断微粒是否是运动的。 方案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选取有气味的白酒做实验,根据空气中气味的变化,可判断微粒是否是运动着的。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微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物质不同的状态主要区别是微粒之间的间隔不同。典题变式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B绿色通道 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但温度对微粒的运动有怎样的影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才能知道。在进行对比时要注意只有温度这一个量不同,其他的量都应该相同。典题变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间的间隔有何影响。答案:实验操作:在室温下,用一注射器吸入5 mL的空气,封住口,对它升温至60 ,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活塞的刻度向外移动,气体体积变大。结论: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也变大。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