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7432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与铁路平行及交叉的技术要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定线时应避让重要电力设施的技术要求为保证铁路线路方案的稳定和合理性,确定铁路线位时应满足与电力线 路和设施安全距离的有关规定:A.4.1铁路不应上跨架空电网主干线。A.4.2在铁路出站信号机以内不宜有电网主干线架空跨越铁路,架空电 力线路上跨铁路时跨越档导线或地线不得接头。A.4.3与地方发、变电站的距离为避免铁路施工和运营对地方发、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影响,尽量减少高 等级电力线路迁改及实施难度,铁路征地边界与发、地方变电站围墙的最小 水平距离宜满足以下要求中的最大值:(1)铁路采用桥梁通过时对35kV及以上变电站一般不小于200米,困难时不小于50米。若有110kV及以上的进出线需迁改时,

2、铁路中心对变电站围墙的距离不 宜小于400米,困难时不小于200米。(2)铁路采用路基通过时对110kV及以上变电站一般为400米,困难时100米;对35kV变电站 一般为200米,困难时50米。(3)当铁路轨面高于地面且高差超过5米时:铁路中心对110kV及以 上变电站围墙的距离不宜小于400米,困难时不小于200米。A.4.4与电力线路安全距离根据现行有关的规程规范,安全距离要求见下表:铁路与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安全距离要求项目内容最电压等级最低导线最大弧最低导线最大弧垂时至接小垂时至轨顶触网最高带电体垂35110kV11.5m3.0m直220kV12.5m4.0m距330kV13.5

3、m5.0m离500kV16.0m6.0m(对接触网支柱顶8.0m)750kV21.5m7.0m800kV直流21.5m15.0m1000kV27.0m10.0m(对接触网支柱顶16.0m)最电压等级杆塔基础外缘至轨道中心小交叉平行接近水35750kV30.0m平800kV直流40.0m最高杆塔高度加3.1m。距离1000kV40.0m1.送电线路跨越档距超过200m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C计算;2. 最小垂直距离应采用最大弧垂计算。温度对导线弧垂的影响受影 响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常温时弧垂与最大弧垂的差值在28m范 围;3. 需采用架桥机施工的路段,应同时满足架桥机施工机械作业和通过时

4、的安全距离。附录B电力线路及设施调查表附录C 电力线路及设施调查表填写要求本细则附录B电力线路及设施调查表为电力线路和设施勘察 资料统计专用表格,勘察阶段线路、站场等范围内的电力迁改调查、 勘察和统计工作均应按本要求进行。同时还应在线路平面图中绘出电 力线路和设施的走向和杆塔位置,对于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还应在 平面图中标明线路名称、电压等级和杆塔号等信息。现将有关要求详细说明如下:电压等级的确定常用标称电压常用标称电压等级分为:交流、10kV、35kV、110kV、220kV、 330kV、500kV、750kV、1000kV 等,直流 500kV、800kV 等。10kV 及 以上交流线

5、路每个回路一般为3根导线,500kV、800kV直流线路一 般每个回路为2根导线。电压等级的识别电压等级一般可根据耐张绝缘子片的数量来识别。根据有关规程 规范,绝缘子片数应满足下表要求:电压等级对应的绝缘子片数(片)海拔高度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1000m以下234781314171925281000m3500m234589151620242935备注无避雷线距离变电站较近时有避雷线有避雷线有避雷线有避雷线有避雷线, 一般为4分 裂导线35kV以上电力线路杆塔上一般均有电压等级、线路名称、杆塔 编号和产权单位等相关信息,可直接抄录。若现场人员对个别电力线路的电

6、压等级存在疑问时,可将线路绝 缘子串、杆塔照片资料交电力专业人员确认。表格填写要求(1)勘察单位应对所有电力线路和设施进行详细调查和测绘, 填写本表格,并对勘察资料和本表数据的准确性负责。(2)电力设施一般包括变电台(房)、变电站、箱式变电站、投 光灯塔、电缆分支箱、电缆隧道等,电力设施与电力线路项目应分开 计列,并在附注栏注明容量、型号等参数(抄写铭牌)。(3)对处于隧道顶部不需迁改的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可只注 明铁路里程、电压等级、线路名称,在第20列注明“隧道顶”,其他 项可不填写。隧道顶部其余线路可不列入表中。(4)电力专业负责对电力迁改勘察资料的验收。若勘察资料不 完整,电力专业

7、应提出修改意见,确认合格后方可签收。(1)铁路交叉点或起止里程(第2列)对于与铁路交叉的电力线路,记录交叉点铁路里程。对于处于征地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应记录对应的铁路里程及范 围。对于铁路接近的电力线路,应记录开始里程和结束里程,如: DK2+031DK3+335。铁路里程一般准确到1米。(2)电压等级、耐张绝缘子串片数(第3、4列)如实调查并记录电力线路的耐张绝缘子串片数,并根据本附录 “电压等级的确定”的内容确定相应的电压等级。遇特殊情况时,可及时与电力专业人员联系沟通。(3)交叉或接近(第5列)位于铁路征地界内、或与铁路不交叉但接近铁路40米以内的电 力线路和设施应作为接近处理。对于与铁路

8、交叉角度小于15的电 力线路(或来回缠绕交叉)在征地范围内超过100米时,按交叉和接 近分两项同时计列。(4)交叉角(第6列)仅在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与铁路交叉角小于45度时进行测量和 记录。(5)杆塔基础外沿距铁路中心最小水平距离(第7、8列)电力线路的杆塔与铁路的距离对于确定电力线路是否需要迁改 十分重要。对于非电气化铁路,与铁路交叉的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 跨越档两侧的杆塔均应予以测量并记录;对于电气化铁路,所有35kV 及以上与铁路交叉的电力线路均应测量并记录。数据准确到0.1米。若杆塔位置处于征地界内或距铁路中心小于50米时,应进行数 据测量和记录;当杆塔位置处于征地界外且距铁路中

9、心大于50米时, 一般不需迁改,可不测量数据,但需在表中填写“50”。(6)与铁路交叉点处最低导线标高、交叉点轨面标高、最低导线 对轨面高度(第9、10、11列)导线对轨面的高度对确定电力线路是否需要迁改十分重要。对于 非电气化铁路,所有与铁路交叉的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跨越铁路的 高度均应予以测量、计算并记录;对于电气化铁路,所有35kV及以 上与铁路交叉的电力线路跨越铁路的高度均应予以测量、计算并记 录。数据应准确到0.01米。一般情况下,第9、10、11三列数据必须填写完整。若能确定导 线对轨面的高度大于30米时,一般不需迁改,可不测量数据,但需 在表中第11列填写“30”。若轨面标高尚

10、未确定,应先测出第9列导线标高的数据,待轨面标高确定后,补齐第10、11列数据。(7)铁路通过方式(第12列)在铁路线路方案确定后,应当填写本项,可分为:车站、桥、路 基、隧道等类别。(8)导线根数(第13列)导线根数对于判定电力线路的回路数量十分重要,如果超过4 根,则可认为不止一个回路,必须予以记录。电力线路导线是指杆塔通过绝缘子固定或悬挂的电线,由同一绝 缘子固定的导线只算作一根。其中分裂导线有双分裂(一般用于 220kV、330kV线路,极少用于35kV、110kV线路)、三分裂(一般用 于220kV、330kV线路)、四分裂(一般用于500kV及以上线路)等, 但每一组分裂导线均采用

11、同一绝缘子固定且相互联接。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均架设有避雷线(部分35kV线路也有避 雷线),避雷线位于杆塔顶部,其截面明显小于导线。避雷线不计入 导线根数。(9)杆型及材质(第14、15列)杆塔类型对于电力线路的造价影响较大,对于采用铁塔(角钢 塔)、钢管杆的杆塔应当分别予以记录。(10)产权单位、线路名称、杆塔号(第16、17、18、19列)电力线路的信息对于联系产权单位,协商迁改方案十分重要。对 于大部分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部分10kV电力线路在杆塔上一般均 有相关信息,应予以抄录或简单调查。杆塔号应根据其左、右侧(交 叉)和起、止点(接近)分别尽可能填写完整。低压线路不必填写。

12、(11)交叉点两侧杆塔处最低导线悬挂点对地高度(第20、21列)本项数据用于确定杆塔呼称高度,用于迁改方案的制定。初测阶 段一般不需要测量,在定测、补定测阶段,对需要迁改的35kV及以 上线路应进行本项数据的测量和记录。(12)所属行政区(第22列)须注明所处的县(市)、镇。(13)附注(第23列)对于500kV及以上单回交流或直流、220kV及以上同塔双回及以 上等输电线路、电压在35kV及以上的变电站、出线电压在35kV及以 上的发电站(厂)、电缆隧道等重要电力设施,应在附注中标明“重 要电力设施”。对于正在施工和已批准开工的电力线路和设施,应在附注中标明 “在建”。对于变电台(房)等电力设施,应在附注中标明容量。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也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例如线路实际标识为35kV,但绝缘等级为110kV,可在附注中说明“110kV降压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