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73624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修水县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1.梭伦改革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叫他儿子学会一种行业,他就不能强迫儿子赡养他。”为此,最不可能引起多数雅典公民注意的行业是A.农业 B. 手工业C. 工商业D. 航海业2.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合理的是A.

2、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 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C. 是宗教顺应时代的表现D. 挑战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形态3.“(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 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 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D. 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4.“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A.体现男女的平等待遇B.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C.均田全部实行

3、私有化D.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5.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 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6.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此,王安石

4、在改革过程中严厉整顿吏治以统一思想 恢复科举制度以培养人才 取消诗赋改以经义取士 以三经新义为教育和考试依据ABCD7.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8.“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平?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

5、即在下欲议之人,亦先有公举,可不谓周乎?”下列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B. 宣传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C. 肯定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D. 主张了解和向西方学习9.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101862年,日本使团乘“千岁丸”号赴中国考察,出发前已定下诸多切实的考察计划(26条

6、),以下为26条的部分内容:1.9.西洋人雇用华人出国工作,中国政府如何处置10.西洋人墓地买卖及借贷关系11.西洋人纳中国女性妾所生子女,中国政府如何对待12.西洋人在上海近郊狩猎,政府如何处置,是否取缔13.在西洋人的租界里居住,有无规定14.对外国人租赁土地,卖土地的规定15. 以上反映了日本政府此次考察是为了A了解清政府对西洋人的政策B发展与中国的通商关系C学习和借鉴中国D为再度进入中国作准备11.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

7、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12.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1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14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

8、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1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

9、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B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1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17近代史一份史料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10、。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 A这份史料出台标志着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 B南中各省倡议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建立了共和制度 C北方诸将的主体是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军阀,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 D清政府的理性,基本实现了“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的目标 18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11、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族主义19.1913年6月民主报载:“前次大革命之后,元气凋丧,民力疲极,并力恢复,犹虞不及,庸能再受莫大之损失乎?且社会心理,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一闻变起,心惊胆裂,寝食为之不宁,较诸前次革命时,闻兵变而色然以喜者,盖大相悬绝者矣。夫人民之厌敌既如此,则尚有谁敢为戎首,轻心发难乎?发难之后,谁肯附从之乎?此我国之无二次革命之余地可知。”这段材料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人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20.1855年,英国下议院议员查尔斯伍德写道:

12、“当我(在1825年)初次进入议会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我们的法律变更由个别议员提出,并作为非党派问题靠双方议员的联合行动实行。现在,当某个非党派议员提出一项计划时,并非等于自行方案,而只是为了唤起政府的注意。”材料主要表明A.议会中的党派斗争激烈 B. 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干预C.政府的职权在不断削弱 D.非党派议员的立法权被剥夺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4小题共60分)2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辽对地处长城内外不同民族与地区,采取“ 一国两制”,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双重体系。阿保机灭渤海,耶律德光据有幽云十六州,辽的统治版图扩大了。确立了

13、南北两套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面官制是以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分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帐官和北面宫官等,其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贵族,掌管契丹一切军政大权,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北面朝宫通过世选制选拔官吏,皇帝四时游猎,行宫所在成为政治中心。南面官制则袭唐制以统治汉人和渤海人。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由汉人居守管理。中央统治机构中的两套官制,也贯穿在地方统治制度中。辽代的地方制度,实行的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地区是部族制,汉人包括渤海人则编人州县制,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蕃

14、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摘编自尹德蓉论辽代的“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1 )根据材料,分析辽代采取“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的原因,指出两种体制的区别(6分) (2)评价辽代南北双轨体制的历史作用。(9分)22.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改变“贪官为害”、 “驱民为盗”、吏治腐败的局面,改变因循敷衍、没有实效的官场恶习,明朝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 “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