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7362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

2、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

3、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二、教材简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第四章 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

4、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

5、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

6、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四、教学进度五、教学进度计划:周次课题课时教学要求1评讲期末试卷2分析考试情况和错解原因,及时改正,加强错解类型题的训练。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 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单元测试111222232221、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2、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 3

7、、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进行简单的运算。4、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正整数幂的一些运算性质。5、要求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回顾与思考单元测试121212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

8、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4、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122121、能用熟悉的事物对百万分之一较小数的描述,进一步发展数感。2、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百万分之一较小的数据并且借助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5、能够读懂统计图,并且能够从中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第4页 共5页周次课题课时教学要求第四章概

9、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211121、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实验过程。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很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3、 了解概率的意义。4、学习两种事件。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41113111221、 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

10、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解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3、了解图形的全等,利用全等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按要求完成作图。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111112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3能从表格、图像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代数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

11、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形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121111121、丰富的现实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3、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青铜峡四中 姜建兵2008-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