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73521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团风县淋山河小学 张惠玲教材简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学情分析通过本文的学习向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名篇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感受人物个性的特点。围绕“爱国”这一聚焦点,培养语感,有情趣地解读课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同

2、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知道了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狡诈的人,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的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历史故事将相和。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问: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想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二、品读课文,自主探究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地品读课文。三、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汇报交流读书读懂的问题,师适时板书:廉颇 蔺相如2、“将”在古代是指领兵作战的武将,“相”在古代是指在大王面前出谋划策的文官。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能用最简洁的话告诉大家?(和-不和-和好)3、这件事课文是通过

3、几个小故事来说明的呢?能用一个简短的词语分别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吗?4、通过读书知道了这么多内容,你们还读懂了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特点以及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此环节以学生的回答顺序灵活调整)(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侯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让学生说说“理屈”的意思。研究“愿意”“一定”,体会蔺相如的胸有成竹和机智勇敢。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特点。(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

4、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研究“理直气壮 ”“撞”,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读,配动作读,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才智过人,以国家为重的精神。(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为什么要举行典礼呢?从“只好”你又体会到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的体会吗?(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5、!“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研究“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谁想当当蔺相如读读这段话。在读中体会他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5)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他随行。研究“示弱”。(6)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研究“击缶”“拼”。齐读,体会他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7)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趁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师生配合读,体会他的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和爱国思想。(8)“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

6、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你觉得廉颇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找出有关语句读读,重点体会正是“将相”的爱国思想,才使得他们由不和到和好如初的。(9)师小结: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知错就改的人,正是由于他们都有以赵国为重而顾全大局的爱国思想,他们才和好了。四、学生质疑,分组合作学习探究1、学生提问,师提炼关键问题写在黑板上。2、学生自由组合,读书、讨论。3、小组选代表交流。4、小结:只有“将相”齐心协力共同保卫赵

7、国,赵国才会日益强。五、总结全文师生共同总结:这篇课文就是由这样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由于“完璧归赵”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又由于“渑池之会”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导致廉颇不服气而造成两人不和,所以就有了将相和好的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就这样紧密联系起来了。后人还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正是他们的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顾全大局的爱国思想,才使得这个故事流传到了今天。六、拓展延伸1、同桌互相讲讲你感兴趣的那个小故事。2、谈谈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七、板书设计 12 将相和将 廉 颇 知 错 就 改 不 不 服 和 爱国 (和)相 蔺 相 如 勇 敢 机 智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