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7289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桥梁工程环境应急预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桥梁施工环境应急预案1. 工程概况1.1项目简介宁波北路NK0+000-NK1+74(不包含上跨平阳路大桥)道路全长 1740m,施 工起点为NK0+000与福州路顺接,施工终点位于漾泉大道以北 700m处,桩号 为NKI+740;宁波北路全线上跨平阳路(38+60+38,变截面连续梁桥),在平阳 路以北设一个北向调头匝道H,调头匝道下穿宁波北路大桥,H匝道设计起点为 HK0+77.564,设计终点为 HK0+589.216,匝道全长 511.652m。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1.2 沿线工程地质情况1.2.1地质情况场区位于华北地台,太行山西麓,

2、经工程地质调查,场区有多条小型向 斜、背斜发育;场区内基岩零星出露,地表岩性完整性差,场区岩层产壮变化 很大,倾角起伏不定。1.2.2地形地貌场区处于李家庄河道及沿岸地段,场地属河道、河漫滩及低阶地地貌, 其余地段为低山地貌。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场地有山坡、村庄、河道等,地 形高低不平,最高海拔745.1m,最低海拔680.37m,相对最大高差64.73m。1.2.3气候气象本项目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冻结期为每年 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冻土深度为0.68m,未见冻胀性土层,为非冻胀场地。1.3 周边环境宁波北路道路、桥梁工程位于阳泉市新城开发区,施工区南侧紧邻书香门

3、第和御康山庄小区、居民较多,西侧为石马沟新村、珍宝园居民区,东侧和北 侧为场地回填和漾泉大道施工区;新建平阳路东西横穿宁波北路道路、桥梁施 工区,且已通车,城市行人、车辆通行较多。2. 应急策划2.1 环境事件、紧急情况分析2.1.1 主要环境因素(1) 开挖、回填、弃渣、材料运输穿过市区道路时的遗洒、扬尘。(2) 施工过程中噪音对周围居民居住的影响。(3) 绿色植被、水土破坏。(4) 施工污水及生活废水的排放2.1.2.1在辩识、分析评价该工程中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宁波北路道路、 桥梁的施工将对工程地区自然资源和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空气环境、声学环境、居民健康安全、为了清除或缓

4、解这些不利影响,还需要采取 应急措施和对策。环境目标、指标在xx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 施,在噪声及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水土环境等方面全面达到国家、广西自治 区和南宁市的环保标准。(1) 施工及生活废水达标排放;(2)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达标;(3) 施工噪声达标排放;(4) 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5) 绿色覆盖达标(6) 噪音量控制规定的分贝限度内,夜间无光污染扰民现象。(7) 绿化植树达设计要求,现场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无水土流失现象。2.1.2 主要环境因素预防措施2.1.2.1 现场措施(1) 成立环保工作小组,配置环保专职人员,切实贯彻环保法规

5、,该机 构由一名副经理任组长。各工区、班组派人参加,将环保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人。(2)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 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申报有关环保文件, 按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把施工生产和环保工作作为一项内容执 行,施工生产、生活设施按环保要求进行布置,严格遵守业主的环境保护政策,为使环境得到保护,随时准备接受监理工程师、业主的环保人员及政府有关环 保机构人员的检查,认真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办事。与地方环境保部门建立 2.122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及城市房屋拆迁安置

6、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有序的、完备的征地拆迁安置计划,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 从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安排、妥善安置,保证受影响居民生活的稳定。2)应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如发现有未探测到的文物,应立即停止 施工,并及时通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待文物发掘和清理完毕后才能恢复施工。3)遵守附近军事管理区相关部门和重点单位的保密要求,及时沟通,避免 对军事设施和重点单位的破坏。2.1.2.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对开挖土方、回填土方过大的路段,施工应避开雨季,并在雨季来临之 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2)拟建道路、桥梁的弃土场、取土场弃土场绝大部分在5km以内

7、的范围内, 对于施工取土,要做到边开采、边平整、边绿化。同时要做到计划取土,及时 还耕,尽量减小对区域自然景观的负面影响;同时需对取、弃土场新开挖及填 筑断面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护工作。3)由于工程沿线雨水充沛,在桥梁及引道施工中,在大面积临时护坡处增 设截水沟,有组织的排除雨水,避免出现边坡的崩塌、滑坡现象。4)桥墩桩基施工挖出的淤泥、泥浆和废渣应首先在邕江南岸远离洪水线的区域设置临时围堰堆放场,用船将淤泥、泥浆和废渣运到临时堆放场,初步沉 淀以降低含水量;然后采用密封车辆运输的方式,将淤泥、泥浆和废渣集中转 运至邕蒲二级公路南侧垃圾填埋场外1300米防护距离内的山坳中,在不影响区域地表汇水流向

8、的区域内筑坝堆放。2.1.2.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灰土拌和站的站址在远离居民区 300米以上的地方,对拌和设备进行 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设置,对从业人员加强劳动保护。2)对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等散装物料的运输和临时存放,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尘量;对环境敏感点路段内的施工道路或临时道路经常进行洒水 处理,以减轻轻扬尘污染。3)加强车辆密封性,防止物料沿途散落,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进出工地及物料运输的车辆速度,洒水喷淋地面及车辆,尽量减少扬尘的排放, 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并做到国家环保局环发2001

9、56号文关 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4)在施工边界处设置高大围挡,缩小扬尘扩散区域。5)施工期通过控制运输车流量以减少废气排放量。2.125 噪声防治措施1)当施工路段或工地距居民住宅区、 军事管理区、重点单位距离小于300 米时,为保证居民和部队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施工。使用超过区域环 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的机械作业不得在中午(北京、时间 12时至14时30 分)和夜间(北京时间22时至次日早晨6时)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在中午 或夜间作业的,需报经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2)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 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

10、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采取发放防 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能够进行自身保护。3)用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墙,并对电锯等噪声大的声源实行封闭式管理, 对产生高噪声的施工作业如混凝土搅拌等采取商品混凝土代替混凝土搅拌机, 对施工机械实行施工前检定措施,未达到产品噪声限值者不准使用等措施。2.1.2.6水污染防治措施1)对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在两岸施工营地设置 建议沉淀池,负责处理生活污水,经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GB8971996) 环保标准后,才能排放邕江或其他河流沟溪中,排出的污水不得增加河流或水域中的悬浮物或造成改道冲刷、水质污染。2)桥梁施工中的施工机

11、械、船只要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 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应回收后处理,不得随意 排入河流水体。3)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缩短水上作业时间。在大桥下部结构 水下作业时,尽可能不采用爆破或弱爆破工艺,避免对水生物的直接伤害。4)妥善保管施工用料,避免经雨水冲刷后对水体的污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不宜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江河附近, 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5)严禁将废弃物、散体施工材料随地抛弃、堆放杂水体和水田旁,防止 污染、阻塞水体;设置必要的临时排水沟,疏导施工废水,土质边坡及时夯实。6)合理选择取土场位置,合理利用挖排水沟、刷坡等。7)施工区人员生活

12、污水必须做到二级污水处理,大桥两端施工区各设一 套有动力地埋式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8)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沉淀池,冲洗污水由上一班排入沉淀池至下一班完工后方可排放,沉淀时间应大于 6小时。9)雨季施工时,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掌握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 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护措施,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护 排水沟的畅通。2.127 城市道路影响减缓措施1)开工前修建施工便道作为临时疏解道路,施工期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 道路时,修便道与原路接通。运输车辆应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减少对 沿线地区噪声、空气等环境影响,减少交通事故。2)根据取、弃土场的位置和道路条件的限制,运输路线

13、不能避免穿越人 群密集区域,故应尽量在夜间或交通稀少时段进行运输。3)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h2.5米)的围档。施工车辆出入施 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 并及时清运;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2.1.3 主要环境事件处理预案2.131 开挖、弃渣运输途中的遗洒、扬尘1)运输土方或混凝土时,若遗洒于施工场区外城市道路上,需在道路 上立即设置警戒标志(警戒标志距遗洒面不得小于 5om,清理器应具迅速到位, 人员由远至近进行清扫,先清理凝固土块,再用扫帚清扫,以防止污染道路及 造成不良影响。如遗洒面积较大时,现场应增加清扫人员,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主

14、要遗洒物清理干净。2)如遗洒发生在夜间,清理时应有适当照明,在主要干道上应有人警戒, 防止过往车辆造成的伤害,如遗洒区域在白天或交通流量较大地区,则应设专 人进行车辆及人员的疏导。3)运输时发现自身有泄漏、遗撒的,必须及时清扫干净。2.132 施工中产生的噪声1)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量、夜间弧光污染严重扰民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 止作业,待重新安排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或减少夜间施工的措施后恢复生产。2)当施工机械的高强度噪声给施工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时,项目应修建隔音室或对施工人员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区工作。同时,免费发放合格的防噪声劳保用品。3)定期对在高噪声、辐射区施工的人员进行体检。2.1.

15、4 监视测量1)当事件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该应急预案条件时,由项目经理部应急小 组(项目经理)启动应急该预案令。2)通过实施该应急预案后,环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不存在其它 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领 导小组根据地方环保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结果,认为事件的状态已经终止,经地方环保关部门认可后,恢复施工生产。2.1.5 监视的频率控制1)施工现场应定期检查,检查周期一般为半个月一次。2)临建设施布置环境安全检查、进场人员检查项目部每年不少于二次。3)机械设备、环境卫生每周检查一次,一般每周星期一检查。4)危险品的使用管理监测检查每作业班检查。5)服务人员健康检查每人每年不少于一次,一般为进行前检查。6)施工作业中的环境检查为例行检查,每交接班检查。7)配电、防火为定期检查和专项监测相结合。8)施工中的扬尘、噪声为施工前检查监测、每班监测并结合当地居民反 映情况进行检查监测。9)灾害天气的监测与检查为预报后业来临前检查和来临中的突击检查监测。10)作业中的遗洒、污染控制为每班检查和单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监测。 226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