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725533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 神奇的“眼睛” 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二)进行新课一放大镜。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

3、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师:你知道

4、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 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板书设计】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工作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布置作业】3、4、5、6题。精 品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