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发展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72445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发展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102012年)行动计划粤经信信息2010238号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两 化融合的大环境为我省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加快促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我省产业创新 能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 纲要(2008-2020 年)的工作任务,根据省政府转发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经贸委关于加快 推进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833 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国

2、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珠江三角 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任务,推进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向纵深 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原则(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并 举,加强产业间、地区间的相互配合,拓展信息化发展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加快 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的重点工作,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 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

3、平,适应和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形成政府、企业合力推进, 成果共享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三)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升级、企业信息化、节能 降耗等重大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催生新技术新市场,形成覆盖现代产业体系各领域各 环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体系。(四)突出重点,培植特色。抓好重点行业和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各行 业、各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各行业、各地区要结合实际,选择高增长性产业和 优势产业,选择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找准发展突破口,重点推 进,突出特色,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二、工作目标从企业、行业、

4、区域三个层面着力,以示范带动为手段,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带动各 行业、各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力争到2012 年,两化融合工作对我省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关键性作用,全省两化融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重点 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 达到 60%以上。中小企业普遍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自给 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 48%以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 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建成 10 个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5、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每年培训 5 万家中小企 业,支持 3 万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服务。建设 10个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制造示范平台, 吸引 10 万家中小企业应用。建成50 个以上的网络创新公共支撑平台。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的 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 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信息产业为主 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三、主要任务(一)推进两化融合“4 个100”示范工程及应用推广。201

6、02012年,扶持“4个100”工程示范项目建设。从“4个100”工程示范企业或 工业园区中树立标杆,总结成功经验,在相关行业中广泛推广。一是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二 是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数字化示范。三是清洁生产 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重点针对我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业转移园区,开展专题清 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示范,积极推广企业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四是节能减排信息技 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旨在推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 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

7、系统。示范工程必须在行业或同类型地区乃至全省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或试验效应,在同 类型地区或全省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或已经推广应用。1、100 个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和行业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提高传统工业产品附加值。2010 2012年,每年扶持35家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从我省先进制造业、高新 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中选择,结合我省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 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等十二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来选定项目,合力推进。每年认定6 家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优秀企业,打造标杆效应,提取生产流程、设计能力、管理模式 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8、,进行应用示范推广。针对石化、建材、食品及纺织等重点行业,推进集 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I-MES)的普及应用,提高生产精度、资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实 现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变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和粗放式的经营。20102012年,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标杆企业、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用于鼓 励粤港两地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关键领域信息技术的重点突破。2、100 个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和主力军,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示范工程,在我 省具有优势的数控机床、智能仪表、自控设备、纺织机械、工程机械设备、交通机械、电力 设施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

9、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时推动装备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提升产业核心 竞争力。20102012年,开展广东省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项目评估工作,通过各地市汇总 上报和省属企业直接上报的方式,接收两化融合项目申报进行评估确立实施项目。每年扶持 25 家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企业,选取5 家装备制造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打造标杆效应,总结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 应用示范推广。重点支持从数控机床、智能仪表、自控设备、纺织机械、工程机械设备、交通机械、电 力设施等优势领域率先突破的示范项目。3

10、、100 个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和100个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 范工程。重点针对我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培育“100 个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 和“100 个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面向高耗能设备的智能控制系 统的应用,提高污染物脱除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能耗和污染。2010 年,扶 持 20 家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到 2012 年,共扶持 100 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 和 100 个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从我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钢铁、电力、石 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选取6 家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

11、示范企业,打造 标杆效应,进行应用示范推广。(二)重点扶持和建立面向行业的产业集群以及工业产业转移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依托我省专业镇、产业集群、省产业转移园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公共 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针 对现有的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园区,打造重点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地,实施节能降耗和 清洁生产。1、扶持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与产业集群。20102012年,每年重点扶持3家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的行业龙头企业的信息技术服 务部门或具有规模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本行业及其他企业提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的专业信

12、息技术服务。推广各种用于节能降耗相关的设计、生产制造、认证、测试、专业维 护、保养、回收再利用、咨询和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等 优惠政策引导。20102012 年,每年重点扶持3 个“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产品”。以资源优 化和循环利用、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行业性制造执行系统(MES)、新一代集散控 制系统(DCS)、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系统等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实 现9 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信息技术与产品,培育广东省节能减排电子信息产 业集群。2、建设面向行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面向全省产业集群和专业镇建立网

13、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公共服务模式,为区 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共性信息技术资源服务。到2012 年,实现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覆盖 全省 70%以专业镇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为我省 2 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协同设计制 造、生产任务异地监控、技术交流和应用培训等共性技术相关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网络 协同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提高企业供应链协作管理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降低运作 成本。20102012年,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每年重点扶持3个面向 行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3、重点扶持省产业转移园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针对现有的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园区,

14、打造重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地,实施节能降 耗和清洁生产。每年选取12个产业转移园作为两化融合示范基地,鼓励转移园区制定信 息化建设标准及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的建设标准,将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来配置,提 高转移园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双转移的顺利实施。20102012年,计划 申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重点扶持1个工业园或产业转移园区。(三) 建立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两化融合数据平台,汇集信息技术服务商、专家和解决方案资源,提供网上服务功 能。建设两化融合创新展示中心,按行业、分区域建立有针对性的分中心,建立全方位的两 化融合创新服务体系。1、建设两化融合数据平台

15、。采用“云计算”模式,建立两化融合数据平台。集聚广泛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源,建立庞大、先进、专业的专家队伍。20102012年,每年收集300家信息技术服务商资料,建 立50人以上的专家队伍和网上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1000种以上的两化融合典型实施方案。2、建设两化融合创新展示中心。建设两化融合创新展示中心,传播两化融合创新技术,定期总结和展示两化融合典型案 例和应用成果,为国家推进两化融合探索经验和创立示范。建设面向行业、地市(区)的两化 融合创新分中心,根据行业产业链条和地市(区)特性,为行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共性信息 技术资源服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两化融合行业分中心,运用信息技术研发

16、成功各类行业新产品, 取得相应成果。2010 年,重点建设“日用电器行业两化融合创新分中心”。依托相关地市(区) 政府部门,相应建设地市(区)两化融合创新分中心。20102012年,依托佛山市(顺德区) 或中山市建立“佛山市(顺德区)两化融合创新分中心”及“中山市两化融合创新分中心”。 每个地市(区)分中心为该地市(区)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提供创新服务,各服务企 业 30 家以上。20102012年,每年提取10个以上的两化融合典型案例,重点扶持4个两化融合创新 分中心建设,完成3 个以上项目,支持35 家产学研合作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研发创 新。(四)推广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建设。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两化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国 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珠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