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69107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课后知能检测 2.2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一、选择题(2016无锡高二检测)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第1题,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大力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

2、以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答案】1.B2.D(2016日照高二检测)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34题。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英国5.21.73.5澳大利亚9.014.05.0日本4.30.93.4巴西3.16.73.6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

3、.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A0.4B0.4C2.0D2.04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解析】第3题,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第4题,人均生态赤字降低说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属于此范畴。【答案】3.B4.D(2016哈尔滨高二检

4、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 %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请仔细阅读文字,回答56题。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6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基地推进的结果【解析】第5题,沙漠化主要分布于降水较少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第6题,材料反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

5、被是形成这些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答案】5.C6.A(2016漳州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78题。7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ABC D8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交通建设ABCD【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焚烧秸秆会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砍伐薪柴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诱发水土流失。第8题,该地能源消费以秸秆和薪柴为主,避免上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应以

6、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节约能源为主。【答案】7.A8.D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10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本题组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常识和盐碱化的成因,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地理原理和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严重的东边界基本上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答案】9.D10.B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图文

7、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了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剧,造成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更为短缺,降水量减少;而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增加,从而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其

8、应对措施应从“节流”方面考虑。【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2)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湿地面积缩小等。(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12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

9、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填图中代号)。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建设防护林的条件。【解析】第(1)题,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第(3)题,防御旱涝灾害在河流中上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第(4)题,建设的防护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位于我国南方山区。【答案】(1)cd(2)风力作用(3)土地荒漠化(4)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