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材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61720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校本课程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校本课程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校本课程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校本课程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材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次课例教研活动,我们以地震的防范与救助为课题,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通过提问、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环节、网上教 研,每位教师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于海文:我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人。于老师对于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地震的成因、预测、逃生 三个知识点,不是强迫学生逐一研究,而是请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 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应达到如下目的: 学生生活上的重大改观,勇于战胜生活中的挫折, 不轻易放弃;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与亲人 朋友的关系更亲密;更会珍惜生活中很多来之不易的生活,渐渐的改 掉浪费的毛病。拥有

2、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更能自觉努力 的完成学习任务;李雅君:我认为校本课程应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各 种能力。本节课在设计上是先让学生观察地震的实况,通过观察激发 学生研究的兴趣产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设计实验进行研 究。在课前,教师还要求学生搜集各种资料,在小组交流中学生进行 了有效的整合。我认为这节课挖掘教材有深度、有广度,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 知水平。通过地震的防范与救助学习,对学生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教育 意义。教师在环节设计中的地动仪的发明,极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家 的敬佩之情和爱国主义热情;而地震在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缓解 地球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

3、力平衡,更是让我们欣赏 到了更多的奇山异水,让学生明白,事物皆有两面性。本次课例教研活动,我们以地震的防范与救助为课题,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通过提问、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环节、网上教 研,每位教师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于海文: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解 按成因的地震主要分类与构成地震成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图了解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要素的含义,然后引入教学重点: 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这种方法的教学效 果是教师将教学知识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感到知识的理论性和空洞 性,所以没有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自己进行积极思考和科学探究, 并且对于本节

4、课的重难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也没有感性的认 识,这种知识的接受是很被动的,也不能真正从学习能力上锻炼学生。李雅君:本节地震的防范与救助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能用模 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危害,学生必然受到心灵的冲 击,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地震灾害的无情。在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 感性认识得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资料,加深了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 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须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 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该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 学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应从知识的讲授者逐

5、步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校本课教研活动经验材料本次课例教研活动,我们以地震的防范与救助为课题,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通过提问、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环节、网上教 研,每位教师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本次教研活动,教师经交流总结如下:一、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通过引人入胜的小问题创设情景引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二、环节设计巧妙,一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师 生互动解决问题,很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三、练习设计注重实效。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除了使用了教材 上里面的作业之后,也设计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将会取得了很好的效

6、 果四、注重合作交流。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在适时对学 生的交流结果进行评价订正,让学生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本次课例教研活动,我们以地震的防范与救助为课题,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通过提问、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环节、网上教 研,每位教师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李雅君:这节课应让学生认识了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知道地震的 起因、危害及如何预测和逃生。搜集处理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 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观看地震视频、图片 资料认识地震的危害,并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探究地震的起因。 通过课堂交流了解地震前的预兆、预测,并学习地震逃生、自救方法。 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

7、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 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 品质。整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海文:这节课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 的危害。学生能自己描述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并能通过搜 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的措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 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还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并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受到良好的课 堂效果。李春丽:首先是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科学课堂是学生思维 建立的基地,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特点

8、,逐步的培养。例如本 课课前谈话时学生对一条弯曲的抛物线的想象与交流,由此培养学生 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再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探究地震发生原因 的精彩交流,可以看出教师的精心引导,引导学生从普遍中发现规律, 从现象中探求本质。由此改变科学课堂上呼隆隆的表面热闹的现象, 把课堂由感性的观察、认识走向理性思维。其次围绕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每一节课要有一个教学重点, 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一节课可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提问为主,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究过程的某个环节, 把重点的环节做深做透,地震一课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想,科学课堂以探究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你们科

9、 学课堂上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活动主题:地震的防范与救助现在将教师交流后的教学心得和感触总结如下:一、坚持“三一”,把教研基础打好校本教研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的实施靠教师,两者 之间相辅相成。因此,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我们在教师 的专业基本功培训上做了很多文章。例如在校本课地震的防范与救 助一课,让教师找资料, 查阅相关的文献、文章,丰富教师的专业 水平。二、着力“三合”,把科研课题做实地震的防范与救助课题研究是我校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 通过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方式,让课题研究落 到实处,也让学校工作充满活力与创造力。1、着力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的结合。

10、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了课题研究,而学生在这些课中也吸纳了很 多知识。2、着力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就是采取的课题研究与课 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这个课题与学科联系很紧密,所以我们让 实验教师在上好自己的课时,注重心育的渗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疏通。教学中老师就掌握了大量地震的相 关知识,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为课题的研究与发展掌握了第一手的 资料。三、坚持“三主”,把教研效应放大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注重了校本教研成果的转化,放大校本教 研效应,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 成为学生受惠的主渠道。活动主题:地震的防范与救助现在将教师交流

11、后的教学心得和感触总结如下:于海文:改革校本教研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以往的校本教研中的教学模式是:一节课,教师单独备课,单独 上课,形式单一,教师发展的速度较慢。因此,我校对这种状况进行 了创新,采用了教师参与、互动的方式,让单一的校本教研模式逐渐 走向多元化,让校本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具体做法是: 同课多人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校本教研中,我们把集体备课作 为一场战斗的物资准备。只有物资贮备充足,才有打胜仗的信心。集体备课的第一步是自研教材。即教研组成员针对同一个上课内 容,比如地震的防范与救助各自认真分析单元内的全部教学内容, 重点准备自己主备的内容,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

12、在发言稿上以 便交流时讨论。李春丽: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大力提倡教师带着问题听课,针对 地震的防范与救助准备上课中所要涉及到的问题。为了着力抓研 究课、公开课的实效,学校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只展示“优质课”,隐 藏“劣质课”的办法,督促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校领导实行“推门 听课”、全校教师实行“随堂听课”的制度。对教学上暴露的各种问 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讨论时,改变过去只讲好话、空话、套 话的思路,要求教师“优点说够、问题说透、方法给够”;改变过去 只有个别代表发言为人人参与发言的局面。教师们在听课、评课中积 累教学经验,教学能力长足提高。教研活动中的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是要抓住

13、课 堂教学中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聚焦重点,引发教师 的深度思考。例如何海燕执教的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中对表现父亲心理变化一处的引导和读法的指导,弓I起了老师们激烈 的争论,而这一讨论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多元理解”的认识。另外, 何老师认为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在分角色朗读阶段,设计 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人物心里,读出相应的语气。然而在朗读父亲坚 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学生没有读出父亲的悲伤,发现儿 子还活着时,父子的对话没有读出兴奋的语气,没有表现出喜悦与幸 福。经老师朗读指导,学生已能动情朗读,但学生并未走进文中,走 进现场,同时也浪费了时间。在教学中教师

14、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 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深入探究. 学生从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父亲的艰辛和 父亲伟大的爱,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人。从阿曼达 在废墟上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 首先让同学出去,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父亲为信守诺言“不论发生 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展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因为父亲 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变得勇敢富有爱心,从 而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使人无私咼尚,亲情能创造神奇般的奇迹。我们 可能无法从一次教研活动中得到结论,但教师对细节的深度思考给了 我们所有参加研

15、讨的老师一次有益的启发。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校本课地震的防范与救助利用 效率最大化呢?一、利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往往事半功倍汶川大地震带来惊天浩劫。在全国支援灾区,学生爱心涌动之时, 肩负着人文教育重任的语文课堂还能够死守教材无动于衷吗?新课程改革呼唤课程内容更加开放。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这是 新课程的新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 既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世界上每年总要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它既是新闻,也是社会热点 和焦点,各种传媒报道的多,各类专家指导的多,社会群体关注的多, 由此产生的资源极为丰富。关注时事,把握热点,紧

16、扣热点事件开发 课程资源,它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学生需要,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小,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象汶川地震这类事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它,可以使地理教学更 为生动,使生物学习更贴近生活;可以使科学问题更为人性,使语文 课堂动人心弦。可以说,在其它因素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个教师更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哪个教师的课堂就会更加丰富生动,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精选、剪裁、组合、加工:文本资源开发的法宝网络、报刊上有关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的文章数不胜数。如何才 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海量的资源里面开发出精彩的适宜课堂的文本 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呢?这就需要精选、剪裁、组合、加工, 这是语文课程文本资源开发的四件法宝。1. 精选如何精选?首先要眼界开阔,广泛搜索,充分占有资源,其次要 有独到的眼光,也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