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综合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61268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综合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改综合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改综合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改综合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改综合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综合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综合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练习题选择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的工作方针。A.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A. 基础教育B.义务教育C.初等教育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4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 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5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 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6.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2、()A. 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8.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9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A. B. C. D.10.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A.教学计

3、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12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D.课程改革纲要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 D.念创新教育理念14.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学生观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评价观的转变15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

4、学目标是指()A. 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6.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17. 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指的是()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18.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A.教育政策B. “三个面向” “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20. 新课程的培养

5、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B. C.21. 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2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6、 D.学校的要求23.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德育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B. C. D.24. 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系统性实用性A. B. C.D.25. 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以综合课程为主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以分科课程为主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26. 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由统一、硬性规定

7、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27.28.29.30.31.32.33.34.35.36.37.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A. B. C. D.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B. C.D.

8、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是()A.发现学习B.探究学习 C.自主学习 D.研究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A.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B.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C.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D.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结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探

9、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B. 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C. 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一解爷阶段D. 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解释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A.被动学习B.主动学习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D.提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38. 探究性学

10、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39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建立的课堂评价体系有A.建立促进校长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D.建立促进课程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4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4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42. 形成性评价最主要的特点在于A.它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B.它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C.它是在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D. 它是通过自然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

11、评价对象特质43.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A.学科学习目标B. 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44. 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B. 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C. 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D. 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45班主任在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 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46.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A.关注学生的学业

12、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47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48. 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49. 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D.网络资源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C.信息化课程资源50.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D.可行5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

13、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52. 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53. 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C.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D.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54. 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55. 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56. 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

14、课程5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内容B.手段 C.方法 D.程序58.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末21世纪初59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60.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C.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61. 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B. 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D. 自我反思、教育叙事、专家引领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62.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