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610682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uzlozn矿井地质要求(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Shakespeare矿井地质规程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矿井地质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 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为此,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第2条矿井地

2、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 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第3条 矿井地质工作必须支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地质条 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第4条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 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第5条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研究矿区(矿井)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 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二、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建设 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三、计算和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

3、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 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四、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第6条 开展矿井地质科学研究,积极引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7条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规定见表1。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标准表1地质因素代号I类U类山类W类地 质 构 造 复 杂 程 度断层A大中型断层很少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较 多或断层虽不 多,但互相切割 交叉大、中型断层相当 发育,或断层互相

4、切割比较严重。褶皱B地层产状单一很 少,有波状起伏地层产状变化不 大、有少量宽缓褶 皱地层产状变化 较大,褶皱比较 发育,或有一定 数量的紧密褶 皱地层产状变化很 大,紧密褶皱发育岩浆侵 入对煤 层的影 响C没有或很少受岩 浆侵入的影响仅局部地段受到 岩浆侵入的影响, 其规模不大,形状 较规则,对煤层的 影响不大岩浆侵入范围 较大,侵入体的 数量较多,形状 不规则,对煤层 的破坏比较严 重。侵入体数量多,影 响范围大,侵入层 位多变,形状复 杂,对煤层破坏严 重,部分煤层已失 去开采价值。煤层稳定程度D稳定和比较稳定 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80 % 以上,其中稳定 煤层储量所占比 例一般不小于

5、40%。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6080%稳定和比较稳 定煤层的储量 占全井储量的45 60%不稳定和极不稳 定煤层的储量占 全矿井总储量的 55%以上其它 开采 地质 条件 复杂 程度顶底板E煤层的顶底板平 整,顶板的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顶底板较平整,只 局部有凹凸不平, 顶板较完整、裂隙 不很发育。顶底板凹凸不 平,顶板裂隙比 较发育,岩性比 较松软破碎顶底板凹凸不平, 顶板岩性松软、破 碎,裂隙发育倾角F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度以下大部分地区倾角 在15度至30度之 间其它特 殊地质 因素g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注:大、中型断层系指采区无法跨越的断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

6、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 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其综合评定的标准是: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 合理划分者为一类;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者为二类; 地质构造 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者为三类;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而 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者为四类。二、煤层稳定性的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丫)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其参 照指标见表2。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表2分煤层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薄煤层Km0. 95Y K

7、m 0.825% V y Km 0.6%35 y 55%Km 55%厚和中厚煤层Y 0.9525% y Km 0.840% Km 0.65Y 60%Km 0.9530% y Km 0.8550% Km 0.7Y 75%Km 100 10 w 100 2 w 10粗砾岩 砾岩细砾岩粗角砾岩 角砾岩细角砾岩砂粗砂 中砂 细砂 0.5 w 2 0.25 w 0.5 0.12 w0.25粗 砂 岩 中 砂 岩 细 砂 岩粉砂粘土0.01 w 0.1 50 w 100 25 w 50 10 w 25w 10第15条 煤层观测点心观测描述内容:一、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

8、度, 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表4规定的间 距探测煤层全厚。二、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各煤分层的宏观煤 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 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所含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 布特征等。三、煤层的含水性。四、煤层的产状要素。五、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 等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 必要时,应采取岩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第16条 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和遭受冲刷时,必须注意观测以下内容:一、出

9、现古河床冲刷时,必须观测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 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二、出现煤层变薄和分岔和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结构、煤质、煤和围 岩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特征,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线积累资料第四节地质构造的观测第17条 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性质、断距和断裂结构面的力学属 性来进行。其观测描述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二、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 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定向标本,对断裂构造岩进行岩组分析。三、断层两翼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 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四、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五、断层与煤厚变化等的关系。第18条 观测和描述褶皱的基本内容如下:一、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