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586998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愿和谐之花在小学课堂中绽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愿和谐之花在小语课堂中绽放铜陵市马鞍小学:陈先英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氛围、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体验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关键词:小语 课堂 和谐 美丽如果把小语课堂比作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和谐教育应该是盛开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语文教学就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

2、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那么在小语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一、转换角色 师生共享和谐之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生间的关系是课堂上最重要的关系,师生间感情的融合是教学的催化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放下架子走下“神坛”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把握时机,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转换不同的角色。一个好的语

3、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我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谐的教学情境使

4、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二、对话交流,师生同凑和谐之乐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

5、重点来抓,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一些非唯一答案的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便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如在鲸一课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拓展延伸对话话题:(师)通过文字,我们接触到漂亮的鲸;通过形象,感悟到了它身上透现出的魅力,它是属于海洋的。因此,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总认为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没想到海洋里也会有哺乳动物,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海洋里的动物不单单是鲸,还有其他的动物,如海豚、海狮、海豹等等。淡水中也有哺乳动物。(师):

6、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电视中有个记录片,是说我们长江中的白暨豚就是哺乳动物。它还是受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生)鲸既然是哺乳动物,说明我们的祖先从前对它缺乏了解。(师)何以见得?(生)要不然,“鲸”为什么是“鱼”字旁呢?(师)如果你是会说话的鲸,你会说些什么?(生)我会这样说:我和你们人类是同类,都是哺乳动物,同样用肺呼吸,都是胎生的,我们有许多共同点。(生)我会夸张地说,假如有一个法庭,我会在法庭上控告。 (师)你的想法很新奇。说说告谁?( 生)告人类。因为我本来不是鱼,为什么把加个“鱼”字旁?我认为应该加个反犬旁,因为海洋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名字大多都是反犬旁。就因为你们人类认为我是鱼,所以

7、你们对我随意捕杀,使我们家庭成员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生)我会说,我们这些鲸,是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才适应了海洋生活。海洋是我们的家,你们人类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美满、幸福的家园呢?我呼吁人类再不要屠杀我们了,否则你们就看不到我们美丽的身影了。看,心灵折射出的光辉五彩斑斓,让人震颤。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展现了生命的绿色,呈现了人性的美好。三、团结协作,生生高唱和谐之歌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

8、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探究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显得更加重要。现今教育界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为小组合作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根本。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9、,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当时学生一时语塞,有的抓耳挠腮不知说什么好。这时,我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通过生生互相碰撞后,再接着要求同学在全班展示。此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有的说“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说“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

10、,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还有的说如果换成“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它就没有这样生动和传神了。关键文字抓住了,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清风徐来,送上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是和谐的奇葩在花园中幸福绽放时发出的气息。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教育目标的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转换角色,师生共享和谐之美;对话交流,师生同凑和谐之乐;团结协作,生生高唱和谐之歌。这是我们构建和谐课堂的绿色通道,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也是促进小学生幸福成长的力量源泉。愿和谐之花永远绽放在小语课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