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8445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及瓦斯地质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一、巷道名称掘进的巷道为11011工作面轨道巷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11011工作面,满足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胶带巷位置见附图(见附图一: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布置图)。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支护设计长度:1650m(平距),沿二1煤层底板倾向掘进,掘进高度4.630m,宽度5.702m采用36U型棚支护(见附图二: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断面图)。四、开采情况:范围、本煤层和邻近煤层开采情况、压茬关系,井上、下对应标高和相应垂深,工作面工程布置、安排情况、施工情况等。11011采面为我矿东区布置的第1个工作面,位于副井东200

2、m处,相邻情况:下部煤层尚未开采,西部尚未开采,东部为11031工作面尚未开采,上部邻近煤田边界。采用放炮落煤,皮带运煤。巷道掘进煤层为二1煤层,平均煤厚为2.5m,掘进断面19.6m2,净断面为18 m2,支护方式36U型棚支护,供风风机安装在东翼第二车场三道风门外轨道大巷,吸东翼轨道大巷新风流,回风流经11011轨道巷回风巷进入东总回风巷,形成了独立通风系统。11011轨道巷开口标高为-321m,对应地面标高为+438m,垂深为759m,至切眼处标高-220m,对应地面标高为+438m,垂深为659m。第二节 瓦斯地质瓦斯地质情况煤层产状()走向N63o倾向N243o倾角2o6o煤层厚度(

3、结构式)0.58m,平均厚2.5m采掘层位二1煤层软分层厚度及层位整个煤体均较松软,为煤煤层节理、裂隙层理紊乱,节理、裂隙不发育,透气性差煤 层稳定性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大,为不稳定煤层,影响掘进。宏 观 煤 岩 类 型色泽较暗煤 质煤种牌号贫煤水 份35%灰 份20%挥发份13.2%煤 的 容 重煤的坚固性系数煤的破坏类型煤尘爆炸指数煤的自燃发火期1.44t/m30.20.544%6月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绝对瓦斯涌出量(n)15. 703.1/突出参数测试情况轨皮联络巷北测压为3.1MPa,P=33150,f=0.20.5煤层顶板特性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及大占沙岩,层理发育局

4、部较为破碎,老顶为细砂岩。煤层底板特性 煤层底板为沙质泥岩,遇水易膨胀,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较为完整。综合柱状图层厚累厚柱状岩类、岩性描述151917灰白色中、中粒大占砂岩,底部为少许泥岩0.58m2.5二1煤,呈粉沫颗粒状3.6104.0深灰色泥岩2.584.2灰白色砂泥岩地质构造序号名称性质位置产状煤层、顶底板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突出影响的综合述评 该巷道煤厚虽不稳定,但顶、底板岩性较为稳定,地质构造主要为断层,以上因素对突出影响较大,但在施工过程中仍要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第三节 编制依据一、2009年煤矿安全规程二、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颁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三

5、、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1011工作面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11月20日。四、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101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第二章 区域突出危险预测由于副井在揭煤时发生了大型突出(煤量828t、瓦斯量8.6万m3),突出地点对应标高为-328m,同时根据河南理工大学编制瓦斯地质图,对孟津煤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100 m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0m3/t;240m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2 m3/t;300 m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4 m3m3/t;瓦斯含量梯度为1.45 m3 /t/ 100 m。整个掘进

6、巷道经区域划分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区,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第三章 区域防突措施及效果检验第一节 区域防突措施一、巷道开口区域防突措施(从开口向里100m)由于巷道开口处没有底板岩巷掩护,故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见附图三: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开口区域防突钻孔布置图)。二、巷道里段区域防突措施(从开口向里100m处至切眼)由于我矿为低透气性松软煤层,采用顺层钻孔预抽防突区域措施,消突时间长,消突效果差,为了提高防突效果,根据我矿实际,决定采用底板岩巷掩护煤巷防突措施,具体实施方案是与煤巷掘进工作面内错平距10m处(中-中),与煤层底板垂距11m(

7、底-底)处各布置一条底板抽放巷,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锚网支护,高宽=3m3m,巷道断面为8m2,每间隔10m施工一组共10个孔径为89mm的钻孔,孔间距为10m,控制范围为煤巷巷道左、右帮15m处,钻孔孔底间距不大于10m10m,形成网格式抽放。钻孔打到煤层后采用高压水(压力不小于10Mp)对煤体进行冲刷,从而使被处理过地点煤层地应力和瓦斯含量较快降低,应力梯度和瓦斯压力梯度相应减少,瓦斯潜能被释放,从而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目的。封孔段长度不小于5米。瓦斯抽放动力为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钻孔抽放负压13Kpa。地面泵站压力55KPa,主管道不得有漏气现象,一旦检查出有漏气现象,必须马上处理。

8、主支管路漏气超过2处,将对抽放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见附图四: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里段区域防突钻孔布置图及参数表)。第二节 区域效果检验从开口向里每执行一循环(60m)顺层钻孔预抽防突区域措施,布置3个检验测试点,3个检验测试点布置要求为:每个检验测试点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且间距不小于15m,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且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再增加1个检验测试点。效果检验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法,临界值为8m3/t,每个检验测试点瓦斯含量小于8m3/t,且未发现喷孔、夹钻

9、等突出预兆,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继续采取补充区域防突措施直至有效为止。第三节 区域验证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每推进1050m,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工作面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钻孔布置图如下:验证孔应布置在措施孔和措施孔之间,距措施孔不得小于0.4m,具体参数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孔 号孔深(m)距中线距离(m)与中线夹角(度)倾角(度)1、310.51.521-721

10、0000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值。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临界值按下表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Pa钻屑量 S(kg/m)(L/m)20065.4如果实测得到的S 、或h2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喷孔、夹钻等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

11、合防突措施。第四章 局部防突措施及效果检验一、局部防突措施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在工作面迎头布置17个浅孔释放钻孔,控制范围为煤巷巷道右、右帮5m,正前15m,钻孔孔底间距不大于5m,钻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提高防突效果。(见附图五: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局部防突钻孔布置图及参数表)。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工作面在采取浅孔超前排放防突措施后,方可进行突出危险性效果检验。工作面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钻孔布置图如下

12、:检验孔应布置在措施孔之间,距措施孔不得小于0.4m,具体参数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孔 号孔深(m)距中线距离(m)与中线夹角(度)倾角(度)1、310.51.521-7210000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值。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效果检验按下表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Pa钻屑量 S(kg/m)(L/m)20065.4如果实测得到的S 、或h2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且效检打钻时未

13、发现喷孔和夹钻现象,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2、掘进工作面经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保证5 m的措施孔投影超前距(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不小于7m)和2 m检验孔超前距后方可掘进作业;工作面经过效果检验指标不超限,工作面可连续推进5米;检验有突出危险,必须采取补充措施,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之后重新进行效果检验,措施有效后再进行掘进作业,防突工必须实事求是按照规定进行效果检验,不得弄虚作假,如发现弄虚作假,按事故追查处理。第五章 通风、安全监控、放炮、撤人、警戒第一节 通风一、通风设施巷道施工必须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以控制突出时的

14、瓦斯能沿回风道流入回风系统(见附图六: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通风系统图)。即在距11011轨道顺槽回风巷10m以外建立两道防突风门,在11011轨道顺槽与东翼皮带大巷连接处以里建3道防突风门,风门建造标准为:1、风门前后5m范围内巷道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现象,无杂物、积水、淤泥。风门墙体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体厚度不得小于0.8m。2、在煤巷构筑防突反向风门时,风门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见硬帮硬底后再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每组防突反向风门至少构筑两道,风门之间距离不得小于4m。3、墙体平整(1m范围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4、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5、风门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为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风门能自动关闭。6、通车风门必须设置底坎,门扇底端距离轨道面高度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