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55227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XX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先后成立了XX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凋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施了“龙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活动”、名牌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河北实际,相继制定民X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2、,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XX省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XX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X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到2年,XX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是1995年的1.7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0元,由195年的居全国第3位上升到11位。二次产

3、业结构由995年的22.2:44: .4调整到20X年的6.1:0: 33.9。第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只属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及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特色产品逐步发展壮大;交通通信、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二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XX省有关部门认为,河北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

4、但仍存在一些突山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动密集型产品多,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全国260种最具竞争力的居民主要消费品中河北仅有3种,新产品产值率仅为%,低于全内2.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过大,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8%。二产中采掘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高达4.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0.7%。第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育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强。二是整体竞争力低。重点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XX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始得比

5、较早,从70年代末就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某地着手结构调整。选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1996年省委七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经过二十年的调整,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978年的0.7:58.5: 20.8调整到98年的12.9:3.5: 33.。但山西产业结构目前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素质低,产品低级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支柱产业单一化,煤炭、冶金所占比重过高;三是与沿海发达省份比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

6、业尚未形成,好的不大,大的不好,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国内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X省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到1986年变化为二一三,992年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稳定实现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万吨的目标。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和畜牧养殖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版效,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产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X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6:7: 30.4。当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的质量

7、和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河北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构的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抓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这个关键,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加大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力度,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四跨”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巩固壮大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主导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环京津、

8、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河北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经过5-10的艰苦努力,全面提升河北产业结构的层次,使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互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的原则。一是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调整,又要允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手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计划、金融、税率、产业政策等经济与法律手

9、段,积极引导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率先突破,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大农户和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巩固加强农业,改造提高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抓好5个龙型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件转变。一是加速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完

10、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改造壮大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

11、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通信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所谓龙型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系统性经济组织,发展龙型经济的条件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家、加名市场。龙型经济的特点-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龙型经济的一般形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市场+中介组织农户。为什么要发展龙型经济-河北经

12、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低、外向度低。发展龙型经济的好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集约化经营;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发展龙型经济抓什么-省政府4次开会专题研究,确定从15个方面重点突破,即为畜牧业、蔬菜业、果品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工业医药行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旅游业、城镇建设、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围绕培育壮大1条龙,省长、副省长已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市正在认真研究、细化,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3、”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

14、的服务体系。 2、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坚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

15、市场、企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

16、现一大批学习、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山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 为了加快山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实现调产“一年起步,两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省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