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5487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播学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复习要点1. 传播模式:分为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互动传播模式三种2. 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3. 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4. “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1970年5.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6. 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7. 以心理学“刺激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 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 为的关键因素。”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

2、兴趣、 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 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 理解”。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 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 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1)心理构成(2)先天 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4)个人所处社会环境(5) 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 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提出并完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学

3、者是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 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 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 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 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9. 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里面最有名的学派是法兰克福学派10. 区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11. 1920年,美国匹兹堡市KDKA电台首次作无线电广播。12. 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

4、 能发展。”这一观点代表的是自由主义理论。13. 控制论维纳14. 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环境(媒介)。错误1、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拉斯韦尔:地位:美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是传播学的创始人,美 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代表作:与史密史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1946)第一次明确使用大众传播学与勒纳、史皮尔合写的宣传与传播世界史(1979)将宣传与传播研究推向 了一个新的高度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 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

5、影响力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全感(1953)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1935)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宣传的 功能及其社会控制,探讨宣传的本质和规律学术成果:通过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这篇论文中的“一句 话”、“三功能”即“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 课题,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社会环境、 协调社会关系以及传衍社会遗产。此外,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他 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则代表着一种重

6、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宣 传分析,已被纳入到了传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个体内 部的弗氏理论。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及研究内容谁(Who)f 说什么(Says what) f 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f对谁(To whom) f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f讯息f媒介f受众f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传播模式: 单向(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 “香农一韦弗模式” “SMCR模式” 双向传播模式: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循环模

7、式,德弗勒的环形模式 互动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辅合模式,阳光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信息信号接收信号信忌香农和韦弗在通讯的数学原理(宓49)提出阀播的的克学模式”:信源(要传递的 信息)f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f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f 信宿(信息要送达的目的地一一人或物),再加上噪音来源(各种干扰)发现了传播的负功能一一噪音对信号的干扰所造成的不稳定和所受信息与所受信息之 间的差别,但只适用于机械方面,不适用于人类传播,必须加以改造和修正。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 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8、。(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 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 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关系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一一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2)解释与规定一一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

9、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社会化功能一一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 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4)提供娱乐一一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勒温:地位:传播学“守门人”理论的创立者,场论的创始人,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学术成果:守门人理论勒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0 1947 年, 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他将传播系统

10、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 以理性阐述,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 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 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 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具有三重角色:接受者、守门者、传播者。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具有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功能,也具有确定 “编导”方针、确保“产品”质量、加强整体协调、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

11、的责任。 霍夫兰:地位:美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宣传与传 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学术成果:罗杰斯认为,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非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 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说服研究等传播研究课题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 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态度说服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地位:奥社会学家,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传播学中的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代表作:人民的选择(1948)、美国士兵评述(1949)、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 (1954)、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学术成果:破除了 “魔弹

12、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 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一一意见领袖这一特殊 人物,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 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还 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 概念,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传 播的潜在结构和定组分析;首创的交叉列表方法,则有利于研究传播变量之间 的关系和分析有关传播现象,不断改进了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

13、意见领袖:概念: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形成的因素:价值、信源、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提出者:拉扎斯菲尔德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男性占九成,涉猎话题广;媒体人、学者、作家和商人占主导;商 界意见领袖整体影响最高,粉丝质量不及作家;媒体人传播主动性 强,关注对象最多;作家观点接受度最咼,媒体人观点争议性最咼。 意见领袖作为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人,中介功能有:加工与解 释功能,扩散与传播功能,支配与引导功能,协调或干扰功能。2、传播的分类:人际传播: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组织传播(团体传播,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目

14、的: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摩擦,维持和发 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为思想 沟通、感情沟通和工作沟通,对外为主义和宗旨的传播,发展和扩大组织 的传播和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传播。传播 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 容、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 研究因果关系的功能范式学派、传播现象的社会文化范式学派) 内向传播(个人)、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向大众提供信息)、跨国传播(国家)3、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概念

15、: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 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 力无比,不可抗拒。在媒介和个人行为之间,也不存在魔弹论认为的那种 直接的、普遍的、即时的和因与果的关系;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 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研究成果:拉扎斯菲尔德的选举研究、卡茨和拉氏的中介研究,克拉珀的 悲观主义,海曼等人对传播失败原因的探寻。4、魔弹效果论(19101940)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魔弹效果论也称“靶子论”、“皮下注射论”、“枪弹论”或“机械的 刺激一一反应论”,是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 大的理论,赛弗林和坦卡德对传播效果研究中明确为1914到1940期间。代 表人物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拉扎斯菲尔德、西多尼罗杰森、坎特 里尔等。这种理论认为,受众就像射击场里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或医生面前 的一个昏迷的病人,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毫无反抗能力,只要枪口对 准靶子,针头扎准人体某部位,子弹和注射液就会迅速产生出神奇效果。受 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大众传媒有 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受众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