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53831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版)2016高中语文解题技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考语文解题技巧综述 刘 丰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将使用全国卷2(新课标卷2)。相比四川卷,全国卷无论结构还是具体考点有些大的调整变化,更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想得好分数就要做到“读得懂,写得好”,注重积累,娴熟掌握解题技巧,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针对高考语文题型的解答,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以供参考。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从全国卷选用材料来看主要选用社科类文,相比四川卷的考查更强调深度挖掘文本信息的能力,就是说要“读得懂”,在基本掌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去作答四川卷时,只要将选项表述和原文出处比照就比较容易得出答案,而且出处往往比较

2、集中于某个区间,但现在往往答题区间相对较分散,甚至分散在好几处地方,也更强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技巧:1、要消除陌生畏惧感。无论内容有多高深,要明白考题的目的不是要我们去做学问研究,而仅是从语文的角度来考查的,所以我们要有做题的信心。2、要有耐心和细心的态度。有足够的耐心读完文章,有足够的细心寻找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对应点(有可能分散在几处),仔细比照,区别异同。3、明确常见的设错方式。这类题是玩文字游戏,命题者往往通过“增、删、减、补、调”等方式故意使选项表述和原文出处差异化,设置一些常见的陷阱: 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以偏概全:以

3、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答

4、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学生往往会“二选一”时,出现错误判断,这个时候,要认真判定谁的错误更明显、更具有典型性或谁更具有合理性。4、要从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或题意而不能盲目地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来做题,要尽量地遵从作者的观点,从作者的观点去做出合理的推断。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选材以人物传记为主,题型设置主要为:客观

5、题(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主观题(两个文中句子的翻译)解题技巧:阅读时注意“三画三联”(画人名、时间、地点,搞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对应关系,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语境、联系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常识来思考)。1.断句题断句题为客观题,相比四川卷主观断句难度要低,但要细心,掌握一些基本技巧。断句的原则是断开部分能保持语意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读起来合理通顺,建议选出答案后按此标准复检一次。三个错误选项中往往有一个选项有两处错误,两个选项都只有一处错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稍不留心,容易判断出错。正确断句的方法:先通读明白大概;再抓住标志词,如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句尾语助词等;接着看

6、修辞,如排比、对偶、顶真;四是抓住谓语词,谓语词前有名词,该名词是主语,前面应停顿,谓语词后有名词,该名词要么是谓语词的宾语,要么是下一句的主语,若是宾语,则在宾语后停顿,若是主语,则在主语前停顿。五是确定断句的数目是否正。最后通读句子,通顺流畅与否,大意能否讲通。2、古代文化常识这是相比四川卷新增的一个考点,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考题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主要跟阅读材料本身内容涉及有关。重点掌握语文教材必修五梳理探究版块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教辅资料上整理归纳的古代文化常识、平时试卷中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关注四大板块: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3、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题干往往要求选择对文章内

7、容的概括分析有误的一项,但错误的选项也只是在某细节上的错误。因此,判断此题要注意将表述细节和原文出处仔细比照,辨明异同。特别注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4、文言翻译题 解题技巧:要有直译抓得分点的意识,句中得分点常是句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直译是将原文一对一的翻译,最重要的是做到“信(准确)”“达(通畅)”。文言文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习惯为双音节词,翻译字词时可用“语素添加法”(即在要翻译的字前或字后添加一个字构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来翻译)“近义词替代法”。词类活用诸如使动和意动最好把翻译的格式表述出来。特殊句式要调整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同时

8、省略部分可以用括号的方式补充完整。同时熟练把握常见的翻译诀窍:增、删、换、补、留、调。切记:直译、语气基本保持不变。现代汉语成分正常位置(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宾补)判定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可以以这个现代汉语成分正常位置来作为判断依据。判定词类活用就看这个词在句中处在什么成分位置上,比如名词处在状语位置上就是“名作状”,形容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带宾语就是“形作动”(普通动词、使动、意动再看具体情况),形容词、动词处在主语、宾语位置上就是“形作名”“动作名”等等。判定特殊句式,就看它的成分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位置的差异,如果状语在谓语后就是状语后置,如果宾语在谓语前就是宾语前

9、置,如果定语在主、宾语中心词后就是定语后置等等。(二)古代诗歌阅读选材倾向为名人非名作、非名人的名作。考查重点是诗歌内容、情感,诗歌技巧,诗歌语言。鉴赏的核心在于对意象、意境、情感的把握,艺术技巧的分析。1、掌握必备的鉴赏专业术语意象: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由诸多意象组合成的一种情境。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景物形象: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常见的艺术手法、技巧分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描写的专业术语有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素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的专业术语

10、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通感等)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先景后情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象征、用典、托物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先声夺人、对写、比兴等)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平淡质朴、平易近人、绚丽、含蓄、自然等艺术风格:豪放飘逸、慷慨激昂、沉郁顿挫、含蓄委婉、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自然平淡、雄浑壮阔、清新明快、风趣幽默2、掌握传统诗歌意象所寄寓的情感3、能判定诗歌的常见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送别诗等),并据此判定它主要

11、使用的艺术手法,比如咏史诗常用怀古伤今的手法,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4、阅读时注意看标题、注解、小序。名人要关注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一般与其政治情感有关;非名人的作品,有注解等交代,往往和仕途遭遇、政治情感有关,无注解等交代,一般与其个人情感有关。5、答题习惯养成答题表述:要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题模式:总+分结构;切入单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时,绝句以句为单位,律诗以联为单位,词曲以句为单位,这样作具体分析,相同信息整合,不同信息组合,形成具体分析的要点。6、明确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1)分析意境型。该类设题方式通常是a、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

12、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a若要答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b若要答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词语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c若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规范表述的格式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2)分析技巧型。这类通常设题的方式是a、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b、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13、手法、或手法)c、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规范表述格式为: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3)分析语言型。这类通常设题的方式是a、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b、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c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思路: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规范表述的格式为: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4)观点不同

14、型这类通常设题的方式是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提问变式: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说出你的理由。答题思路: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答题格式:找到原诗词中的关键信息,分条作答。(5)分析字词型。这类通常设题的方式是就句中某个字词进行赏析。答题思路是:首先搞清楚此字词修饰的对象,如果这个字词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指出具体的修辞手法,如果没用修辞手法,也要指出此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其次要分析出此字词对刻画的意象起到的作用效果,最后分析出这样表达出的作者情感。答题规范表述为:某某字词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是什么意思)+突出修饰对象的某某特点+作用效果+作者情感。(三)名句

15、名篇默写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是理解型默写,难度比四川卷大。一是注意平时积累,同时多思考名句的思想内涵,和上下文语意的关联;二是注意字词书写的正确、规范;三是临场上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尝试排除法来填写,毕竟一篇文章经典名句就那么几句,考查的对象既然是名句,那么答案范围就不大,仔细回忆,是有机会填写正确的。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为选作。选材主要为小说阅读、传记阅读下笔前整体感知,把握中心,下笔中围绕中心作答。中心的把握要注意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形象怎样、代表了社会中那类人,具有怎样的典型社会意义,人们的评价(褒、贬、同情等)多选题要求填写两个正确选项,从答案设置上看有三个选项分别赋分:3、2、1。注意选择答案的技巧,往往赋1分的选项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和正确的表述有距离。比如程度、轻重等有差异。要尽可能选择最佳的两个选项。(一)小说阅读小说阅读主要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进行考查,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 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题型:(1)作用: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指导: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起线索作用,根据题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