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调查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53574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调查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对象,具有货币创造能力,并提供日趋多样化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只有它才能吸收可签发支的活期存款,是唯一能够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因此,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有很多种定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即使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同,定义也不同。我国商业银行法所作的定义,具有合理性和时代性。但最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国商业银行正慢

2、慢地适应世界潮流,业务也逐渐多样化。因此,结合我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实际,兼顾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商业银行做以下定义:“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开展贷款和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二、 商业银行的产生(一) 货币兑换也和货币经营业商业银行的先驱是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而出现的货币兑换业。货币兑换商所开出的凭据,便成了早期的“汇票”,最初的汇兑、结算业务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原先的货币兑换业逐渐演变成为货币经营业,而原先的货币兑换商也变成了货币经营商了。(二) 早期的银行货币经营商根据经验改变了以前实行全额准备制以防客户体现的做法,实

3、行部分准备制,所吸收的存款除了一部分以应付日常的提现外,其余的均用于贷款取息。此时,货币经营业就演变为集存款、贷款、汇兑、结算业务于一体的早期银行。(三) 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现代商业银行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客观上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以支持和推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三、 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由于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和社会生产发展的环境不同,各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历史上看,商业银行基本上是遵循两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传统式的英国模式和综合式的德国模式。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及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显现出新的趋势,趋向全能化、综合化经营。四、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 、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发展到今天,其共性都是: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具备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和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须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活动范

5、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其经营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本这种特殊的商品,包容了货币收付、货币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服务。由于货币资本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个个儿环节,所以,它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其他工商企业无法比拟特殊作用。(二) 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商业银行性质的具体表现。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四大职能: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暂

6、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放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需要资金的部门和企业中去,即充当借贷双方的中间人。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借助为客户开设的账户,充当客户之间货币收付与结算的中间人,成为客户的现金收纳和保管者,并从中赚取手续费收入。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各种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存款货币等;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信用量的创造。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是金融的百货公司,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五、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7、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它是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框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单元制、分支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和代理行制。分支行制也称总分行制,它指的是法律上允许商业银行在设立总行的同时,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设立多个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制度。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一个大银行或大企业首先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然后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几家银行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银行制,它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家银行的多数股票,以达到控制这些银行的目的。代理银行制是指银行间相互签订代理协议,以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

8、业务。六、 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一国商业银行内部机构的设置,要受该国商业银行的制度形式、经营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在一个国家采取同一制度形式的商业银行,由于经营规模、经营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国商业银行内部机构的设置也有所不同。但是,就总体来说,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一般分为三大机构: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商业银行的执行机构包括行长、副行长和各职能部门。商业银行的监督机构包括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稽核委员会。七、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一)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改业务的开展,不仅决定着

9、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的开展,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最主要的业务。从广义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和借款三项业务。(二)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资金的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筹集货币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资金从而获得利润。所以,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贷款以及证券投资等项目。(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

10、务。这种业务是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衍生而来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表外业务等。八、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我国商业银行除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国家独资或控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同时发展一定数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实行风险管理,包括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我们都知道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一)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信誉以及所有业务经营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银行业是一

11、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因此安全性是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坚持安全性原则,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内在要求。(二) 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满足各种合理资产支付需求的能力。这种流通性具有具体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能够在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三) 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性的企业,获取利润既是最终的目标,又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才能使银

12、行股东获得较高收益,股东收益提高,又能提高股票价格,扩大股票销售,有利于银行增加资本;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才能提高银行信誉,曾庆银行实力,使银行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才能增强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避免因资本大量损失而带来银行破产大笔的危险。可见,银行盈利多少,不仅关系到银行股东的利益,而且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完善,各种体制还有欠缺。不良贷款率普高,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一大障碍。诸类问题还有很多。现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其中一员,这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果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这更值得得我们去思考,去关心国家的相关政策动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