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52271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参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教学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

3、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课前导学学生分组查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情况资料。学生预习本课,编写歌谣、做小报、结构图总结本课。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排历史小短剧。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学生看投影利用多媒体投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

4、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模拟: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学生感到新颖。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历史、思考历史。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怀,精彩的地方给以加分鼓励,注意把握时间。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学习新课板书:第7课戊戌变法辨别“戊戌”的写

5、法。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学生看图像,争相回答。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内容。利用投影增加直观效果。学生事先准备,相信一定能介绍清楚。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回答,也可以补充资料。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学生看书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学生补充资料:

6、创办时务报国闻报各地组织学会、学堂等。知识要点较清晰,学生容易找到。根据学生回答。酌情加分。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学生表演短剧: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老师认真观看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以鼓励。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

7、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学生对历史剧表演非常感兴趣,情景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

8、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有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变法法令内容,抢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触动顽固派利益。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这里涉及重点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学生一般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同组同学可补充回答。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小组讨论后

9、,展开辩论。辩论时,学生可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随时补充,有的学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指导学生抢答。及时巩固知识,注意鼓励学生。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维新派力量小。顽固派势力强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高度来看戊戌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总结本课内容:哪个小组准备了小结?下面看老师的歌谣小结。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学生齐读或齐唱小结,记忆知识要点。学生准备小结则用,没准备则看老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