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51779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时作业: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3.2 课时作业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C 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C D12.【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第1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是气候。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气候、土质、植被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但直接原因是流水侵蚀而成。【答案】1.A2.C下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相似性 D复杂性4该区域

2、最可能为我国的()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34.【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3题,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4题,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湿热,河流短、急,植被种类丰富,最可能为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答案】3.A4.D5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解析】本

3、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可以使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平衡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最终绵羊的数量基本稳定,这也是地理环境平衡功能的体现。【答案】C6读下图,图中所代表的分别是()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统一演化。图中地表径流平稳、河流含沙量减少,使洪涝灾害减少()。这种结果的前提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多。【答案】B读图,回答78题。7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

4、境的()A差异性 B新功能C整体性 D平衡性8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A气候 B大气C水文 D生物78.【解析】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由于滥伐森林,导致气候、土壤、生物等各种要素发生了改变,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正确。第8题,图中生态环境失调是由于森林被毁,森林属于生物要素。【答案】7.C8.D读下图,完成910题。9最适合此图的图名是()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解析】该图表示了这个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整体性的

5、体现。【答案】A10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A BC D【解析】该地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因此气温日较差大,又因葡萄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故糖分积累的多,特别甜。【答案】B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解析】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答案】C1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6、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下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答案】D1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BC D【解析】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

7、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答案】D15读自然地理要素关联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上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那么年降水量_,气温日较差_,土壤有机质含量_,地貌呈现_景观。(2)请从环境要素关联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3)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_、_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大,多大风;植被发育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地貌呈荒漠景观。第(2)题,从黄土高原

8、地区的气候(降水)、土质、植被状况分析地貌特征。第(3)题,第(1)题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或统一演化;第(2)题体现了地理环境某要素受外界影响,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1)少大少(或低)戈壁砾漠(或荒漠)(2)黄土高原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黄土土质疏松。(3)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6读下面乱砍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引起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处。水土流

9、失鸟类、兽类减少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增加风速减小、空气湿度增大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图示表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使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这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会“_”。(3)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能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解析】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生态失调的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要抓住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一主线。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答案】(1)图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2)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3)热带雨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