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5033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引言说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有些内容应当包括其中, 比如社会科学的意义、范围及其界定等;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及其意义等。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几个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社

2、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主要是在区别于自然科学意义上使用的,包含了人文学科,相应地,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当代科学在深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与商会科学方法论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呈现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而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影响最为深远, 贡献最为突出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它从时间的唯物主义观念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测,

3、认为人们对社会认识的视野应该聚焦在人们的现实生活。 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生产与生活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由此而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往方式,产生了市民社会、国家关系和意识形态等。马克思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009)马克思深刻分析了旧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在自然的认识中尚能坚持唯物主义, 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却陷入了唯心主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革命的实践。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

4、学研究方法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认识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观点:一是实践的观点,二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的观点,三是矛盾的观点。1.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在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人类是人运动的基本规律。

5、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永无止境、 无限循环发展的,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运动,是循环式上升、波 浪式前进的。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科学至关重要。(三)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管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研究社会 科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 基础上认识科学,再以认识指

6、导实践,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创新。2. 历史主体研究方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个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人民群众置身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而也间接地对社 会进程发生影响。要想研究社会科学,首先就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主体,即人民群 众。只有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活动,才能客观地了解社会现实,才能 真正掌握社会科学方法。这也就是历史主体研究方法的来源。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7、,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反思历史时,我们会发现人民群众的活动对历史的形成、对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3.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

8、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 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 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和指导实践活动具 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而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些都是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必 须如实地分析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研究

9、方 法和实验方法。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 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 离开共性的个性。在研究社会科学时,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才能总 结其中的规律和例外发生的原因,把已有的规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研究。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运用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去研究社会科学使得我们从本质上认识社会科学发展社会科学并运用社会科学去发展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0、。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 克服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

11、发展而变革创新,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的新时代。即 如同达尔文发现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观的这种深刻变革,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 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设计如何正确处理主题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 1991):“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

12、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 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四、正确看待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

13、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彻底的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科学社会历史和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的指导。(2013)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其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哪一种真理是绝对的,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审视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中国化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定科学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直面中国社会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验证,不断探索,充实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继而进一步应用于实践,让思维着的精神之花开遍大江南北。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591 页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12 页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