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50022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似_() _()2“绿丝绦”指的是_,“剪刀”指的是_。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写柳叶的诗句是_,设问句是_。4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_5自古以来,除“咏柳”外人们都,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悄趣盎然的柳文化。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_2. 微群阅读。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作背景: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人口的

2、大量损失,国力锐减。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背景: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写作背景:公元1192年,诗人已68岁,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之夜,诗人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1读组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背景资料判断下列说

3、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春望表现了诗人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感。(_)(2)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_)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几位诗人都因爱国而和诗篇一起名垂青史。B.他们都处在国家动荡的苦难时期,却写出了不朽的诗篇。C.不论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D.几位诗人都是在歌颂自己。3任选一首诗,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深的词语或诗句,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_3. 课内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1默写诗句,并

4、写出作者及朝代。2解释词语。之:_宦游人:_若:_歧路:_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豪放胸怀的句子是:_4. 课内外对比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注释)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晴明:晴朗,明澈。眠正着:正睡得酣甜。柳阴:柳下的阴影。1选一选。(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季节。A初春 B初夏 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2)“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一句

5、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草满花堤水满溪。(_)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2)一牛吃过柳阴西。(_)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4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5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

6、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_。童孙未解供耕织,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字词。绩麻:_。供:_。3跟随着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我选的是_(乡村男女 儿童)。画面:_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_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_。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_,“稚子”的意思

7、是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

8、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7. 快乐阅读。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的无比渴望。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九州。元:。无:。但:。乃:。4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_,_。”,诗人的遗愿是“_,_。”(用原句回答)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

9、爱国之情,我还能写出积累的爱国诗句。_8.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山居秋暝_,_。_,_。_,_。_,_。1默写古诗词。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_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_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_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_9.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_。(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_。“深夜千帐灯”点明了_。(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声”指。(4)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_10. 古诗鉴赏。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1解释词语。驱驰:_横戈:_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