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49868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提高认可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降低认可风险,促进认证机构加强自律管理,CNAS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对认证机构实施认可风险分级 管理。2. 依据GB/T270112006 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通用要求CNASCC0 K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RC01认证机构认可规则RC04认证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RC05多场所认证机构认可规则3.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四 领域已经获得并持续保持CNAS认可资格,且任一领域超过一个认可周期的 认证机构。4.定义认证机

2、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是出于认可机构自身风险管理的需 要,根 据在各种渠道获得的相关信息,对已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管理 体系运行的成 熟度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此确定认证机构自律管理的 能力,并根据其能力 程度划分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 措施。5. 风险分级评价原则5.1 信息来源5.1.1评分标准使用的信息来自评审、信息通报等途径,是认证机构 稳定可 靠的信息。5.1.2对于认可风险程度高并对认可风险分级的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其 它信息 和评分标准中关键要素判定的信息将采取直接评价的方式。5.2 风险级别评价方式评价方式采用评分和直接评价两种方式。当两种评价方式产生不 同的结 果时优先采用

3、直接评价的结果。5.2.1评分是依据设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标准是从认可规范 要求中 选取关键、重要的内容而形成,包括认可评审信息和认可管理 信息两部分。 对多领域的认证机构,先对分领域分别进行评价,再由 评审组长评价汇总, 对同一要素在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的不同场合 / 方式(如办公室评审、见证、分支机构)的评价结果按最低分计算分 值。5.2.2直接评价是通过申诉、投诉、专项评审、行政监督等其他渠道 获取的 信息和针对评分标准中关键要素判定的信息对认证机构进行 评价。52 3CNAS秘书处对评审组长的评分进行审核,可对评分结果进行调整并实 施直接评价,确定分级评价结果。53 动态管理每年按

4、机构的年度评审周期对评价结果更新一次。当认证机构出 现重大 问题,将及时采用直接评价法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即时调 整风险级别。6. 级别划分6.1A 级机构:认证管理系统运作良好,自律行为积极主动,持续改 进工作效果明显,认可风险低的机构 。A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应高于85分(含85分)且无直接判断项判定的。6.2B级机构:认证管理系统运作正常,能采取自律行动但效果不明显,认 可风险中等的机构 。B 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应在 7084 分之间(含 70分)。6.3C级机构:认证管理系统运作基本正常,但存在问题较多,认可风险高 的机构。C 级机构的评价结果低于 69 分或根据直接判断项判定的。 当出

5、现以下情况直接按 C 级管理:1)对认证机构的申诉、投诉和专项检查等信息查证发现重大问题, 经评价认为认可风险高的;2)出现暂停的认证机构恢复资格后的第一年内的;3)受到相关行政处罚的;4)其他认可风险高,需要按 C 级管理的。7. 管理措施7.1根据认证机构所处的风险级别,CNAS分别采取信任管理、正常管理和加强管理的措施。7.2 CNAS 从监督评审频次、见证项目数量、抽样量、现场评审人日 数等 方面体现认可风险分级管理的差别(具体措施见附件2)。7.3根据获取的重要信息可对任一级别机构实施专项检查。7.4 CNAS 将充分考虑认可风险分级的结果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 管理 建议。8.其它

6、本办法实施程序另行规定。附件 1:认可风险分级管理评价标准附件 2: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对应措施附件1:认可风险分级管理评价标准评分项目评分标准一、认可评审信息(88分)1、公正性(6分)1.1公正性委贝会各利益方代表合埋,均衡,付合规氾要求(1)12公正性委员会每年对认证机构审核、认证和决定过程的公正性进行了审查(1)13所有参与认证活动的人员或委员会成员的公正性符合要求(1)实施审核的人员参与了认证决定直接评为C级14已识别和分析了由认证活动引起的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并将 其形成乂件(2)未对由认证活动引起的利益冲突的可能性进行充分分析不能评 为A级15评估了财务状况和收入来源,并向公正性

7、委员会证明其公2、风险管 理(4分)21认证机构对其可能引发的认证风险和新出现的、变化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由此引发的责任作出充分安排(2)评分项目评分标准7 厶/ 丄 F4 /【L丄口 T 仃 口 1 卜 r L 厶/ Tt “、亠厶厶、Ki-vt 17/ Frt 宀 L r I r TlTt A At上山 * I rt/.-、卜 I rr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可能引发的认证风险和新出现的、变化 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由此引发的责任作出充分安排的不能评 为A级2.2认证机构与客户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并建立了 要求获证组织对其体系变更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申报和 处理机制,并实施有效(2)获证组

8、织发生重大事故,认证机构未能及时米取措施,直接评 为C级3、改进机 制(12分)为C级3.1内审和管理评审按要求实施,内容全面(2)32内审能发现问题,问题描述准确(2)33内审不符合纠正措施及时、有效(2)34对认可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到位,纠正措施及 时、有效的(3)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对认可评审中的不符合进行有效整改 的,直接评为C级35在前后两次外部评审中,涉及相冋类型活动的一般不符合 没有重复出现的(2)相冋类型活动的一般不符合连续出现两次不能评为A级36管理评审能制定系统的改进方案,且有相应的监控机制评分项目评分标准官理评申报告内容空洞,对体系运仃缺之指导意义,不能评为A级4、认

9、证机 构能力分析 与评价系统(18 分)41各领域配备人力资源与认证业务活动的规模相适应(2)42对已认可和拟扩大的业务范围的专业特点和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且结果合理(2)43对法律法规、专业技术标准的变化重新进行了专业特点分 析和风险评估且结果合理(2)4.4审核员的初始能力评价由有能力的评价者在对审核员审核 的见证中确定(2)45对认证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审核能力进行了评价、监视和考核且符合要求(3)4.6定期对每位审核员的表现进行现场见证,现场见证的频 率安排合理,见证实施有效。(2)未对认证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审核能力进行有 效评价、监视和考核;未定期、合理安排审核员能力的

10、现 场见证或不能有效实施不能评为A级评分项评分标准到评价结果可信度的。级5、审核方经抽杳三人次的人员档案出现评价结果证据缺乏,影响4.7建立了培训需求分析机制,把人员监视结果作为培训需求的输入,制订了适宜的培训计划且提供了充分、必要的培训培训的策划和实施未依据需求分析,缺少针对性,不能评为A4.8对认可业务范围扩大或缩小进行了管理(1)5.9能核分析评价理符合要息全2),且及吋更新(2)案策划(10无充分理由不进行阶段现场审核的不能评为分)5.2审核项目的专业范围界定准确,人日数计算合理(2) 经查2个以上的审核项目,人日数偏低且没有书面证据说明减少 人日数的理由直接评为C级。专业范围界定不准

11、确,影响了审核有效性的直接评为 级。53审核组专业能力的配备和认证项目相适应(2)54建立了初次审核、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以及特殊审核的保障机制,并按要求实施(2)评分项目评分标准暂停、撤销及转换(2)认证证书的转换未按认可准则要求进行的直接评为C级n j-4L4、-一 I. eFF厶厶F-H ./、亠亍nu-i r民民、Y-4-R 1 u-i r6、认证实6.1申核活动復盖的氾围(过程、要糸、场所等)满足要求施过程(22分)未对关键场所、关键过程实施审核,直接评为C级(包括现无专业审核人员参加专业过程的审核,直接评为C级场档案审查62审核分工合理,能够保障审核过程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和见证评(2

12、)审)63确认组织已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作出了评价,并对存在的不符合采取了纠正措施(4)组织在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但审核组未发现或已发现但未予以合理处理的直接评为C级64对受审核方的守法证据获取充分(2)65审核结论和审核发现致(2)审核报告内容空洞,未能针对不同客户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充分描述的不能评为A级审核结论未基于审核发现,直接评为C级66按时对不符合纠正措施进行了有效验证(3)评分项目评分标准6.8认证范围界定准确、描述适宜(3)认证范围超出了审核范围的直接评为C级7对关键场 所和一般场 所的管理(10 分)(包括对 关键场所的 现场评审)7.1制定了对关键场所、一般场

13、所的系统管理文件,符合要求(1)7.2内审定期实施并覆盖所有关键场所和一般场所且符合认可 规范的要求。经评价,不符合在所有相关场所进行了纠正。(1)7.3总部对关键场所和一般场所的人员符合要求,对关键场 所的业务范围授权明确,管理符合要求。(2)7.4审核管理和实施符合规定要求(2)7.5关键场所和一般场所从事的活动与其授权相适应。(2)关键场所和一般场所从事的活动超出其授权范围或不具备能力 直接评为C级7.6关键场所和一般场所能正确宣传机构的认可领域和业务范&认可标识 和国际互认 标志的使用(3分)81网站、公开文件等对外宣传符合要求(1)&2认证证书信息完整,使用认可标识和国际互认标识符合

14、要 求(1)误导或错误使用认可标识和国际互认标识直接评为C级&3使用互认标志前与CNAS签订了相关协议(1)评分项9、申投诉的处理(3评分标准91有明确的受理申诉、投诉的途径并对外公布(1)9.2职责明确,能保证按程序及时有效处理申诉、投诉,处理分)结果反馈及时(1)向认可评审组隐瞒相关申诉、投诉信息直接评为 C级 9.3对申诉投诉处理结果有分析和持续改进的措施(1)1、认可管理信息(12分)1、认可费1.1按规定时间自觉交纳认可费用(4)用(4分)认证机构超出认可收费通知书中规定时间未付款的,不能评为A级2、认证信息(4分)3、见证项目的选择认证机构超出认可收费通知书中规定时间未付款的,直接评为C级31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且全面(4)2个月仍认证机构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及时报送认证信息的不能评为A4.1认证机构按照规定要求提供见证项目清单及见证项(4)(4分)附件2:未按规定要求提供见证项目和被见证人不能评为A级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对应措施根据RC01认证机构认可规则/ISO17011合格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