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49242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论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前言科学发展观总结了 20 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 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 何谓科学发展观200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 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统筹国内发

2、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 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 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 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二 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 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 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 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要改变中国贫穷落 后的状态,必须走发展之路,这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诸如: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别呈现扩大趋势;资源耗损,环境恶化等。这些情况一 定程度上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

4、展。这 些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即不仅要把发展放在首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动摇, 而且必须进一步思考:发展的主体是谁、依靠谁来发展(这是发展 的根本动力)?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这是发展的出发点 和目的)?衡量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 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 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 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5、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 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 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 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 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 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

6、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是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把社 会进步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在此阶段,人的 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和孤立的点上发展。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 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

7、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一阶段,人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 展。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超越人对物的依 赖,但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然也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要求。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指 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 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

8、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凸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要求。”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科学把握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不可能完全具备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必 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

9、本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之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

10、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决抵制以物为本的 物本主义和以钱为本的拜金主义倾向,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见物, 更要见人,充分考虑人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发展;就 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力量, 又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全体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要遵从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在社 会价值体系中,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以人为本”

11、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充分肯定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我们讲的科学发展,主要是指社会 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树立科学发展观 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有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贯彻于社会发 展论。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集中表达了自觉的人的含义,表达了 人类应该如何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及这一主 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观点。 有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科学发展观与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 运动客观过程的一般发展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贯彻于

12、发展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 的主体,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人类真正自觉地设计整个社会发展的蓝图,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动员组织全社会成员的 力量予以实施,并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从社会主义社会才真正开始。科学发展观与环保三1、从政治关系上讲,科学发展观与环保在历史上就有天然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社会、经 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理念起源于上个世纪 70 年 代的世界环境运动。对中国而言,科学发展观带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进一步追求,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谁最

13、革命,也不仅仅体现谁的生产力最发达,还应体现谁最能共同富裕,最能讲道德文化,最能讲公平正义,最能讲民 主法治,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这“人的全面发展”就包括人 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行政体制改革的 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从主抓经济向主 抓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环保正是公共服务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为环保关系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第一 线的制订者与实施者,对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 权,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就应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可以预见,科学发展观将带来一系列体制变革,而环保工作将大大增加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内涵。2、从经

14、济关系上讲,环保提倡的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环保将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新制订提供依据,例如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重新规划国土与产业布局;例如可用一系列环境 经济政策与评价考核体系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支撑。环保不仅 将促进国家生产方式的改变,还将促进社会消费方式的改变;环 保不但能带动科技创新,还能加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总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就应首先从环保入手。3、从社会关系上讲,环保正是科学发展观体现民生的一个 窗口。因为人与自然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环境如果不公 平,社会也不可能公平。环境不公平表现在城市对农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富裕的高消费人群

15、对贫困的低 消费群体,下游对上游,环境受益方对环境受损方等各个方面。解决这一系列不公平的方法主要靠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例如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例如环境税与资源税等等 鉴于环境利益是全社会共同利益,环境公平就体现着社会公平,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中重要的社会发展内容。4、从文化关系上讲,科学发展观与环保在文化价值观上完 全一致。中华民族,是惟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种同文延续数千年 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如儒家 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 等等。在西方,工业文明经几百年的无限扩张已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地球有限的资源环

16、境满足不了资本主义无限的欲望。为此,西方传统工业文明价值观已开始向生态工业文明转型,中共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正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正表明东西方文明在生态文明这一平台上将重新 融合。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 正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文化内涵。5、从国际关系上讲,科学发展观更是与环保密不可分。因 为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国际外交的主轴,因为环境而引起的气候变 化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规模,所持 续的时间,被预计消耗的能源与环境,带来愈来愈多的国际关注 中国应一方面主动以环保问题为契机,就世界几百年来工业化发 展所带来的生态旧账,就污染产业转移,就环保技术转让,就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代表全球发展中国家积极修改不公平的国际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