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47850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结构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八大系统组成。分别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特点,它们的功能在人体正常运行中都起着重要的 作用,每个系统每个功能的缺失和损坏都对人体健康产生着威胁。所以了解人体系统结构的 功能与功能,能更好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下面以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为例,谈谈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 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

2、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系统在人体的各种系统中与外环境接触最频繁,接触面积大。成年人在静息 状态下,每日有1200L气体进出于呼吸道,在3亿一7.5亿肺泡(总面积约100m2 )与 肺循环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从外界环境吸取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体外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尘粒及 有害气体等皆可吸入呼吸道肺部引起各种病害。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少为常见,原发性 感染以病毒感染最多见,最先出现于上呼吸道,随后可伴发细菌感染;外源性哮喘及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吸入生产性粉尘所致的尘肺,以矽肺、煤

3、矽肺和石棉肺最为多见: 吸入水溶性高的二氧化硫、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会发生急、慢性呼吸道炎和肺炎,而吸入低水溶性的氮氧化合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等气体,损害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发生急 性肺水肿.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的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等营养血管。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所以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肿瘤的癌栓.可以到达肺,分别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梗塞、转移性肺癌消化系统的肺癌,肺部病变亦可向全身播散,如 肺癌、肺结核播散至骨、脑、肝等脏器;同样亦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播散。肺循环的血管与气管一支气管同样越分越细,细小动脉的

4、截面积大 ,肺毛细血管床 面积更大,且很易扩张。因此,肺为一个低压(肺循环血压仅为体循环血压的1/10)、低阻、高容的器官。当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营养不良 的低蛋白血症时.会发生肺间质水肿.或胸腔漏出液。一些免疫、自身免疫或代谢性的全身性疾病,如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都可累及肺部肺还具有非呼吸性功能,如肺癌异位性激 素的产生和释放所产生内分泌综合证。常见疾病一-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 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

5、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 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 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过敏性哮喘、 药物性哮喘、 老 年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 、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二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_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 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

6、,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 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 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三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 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 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 沙门氏菌属和包喉杆干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 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

7、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 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 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 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 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etive PulmonaryDisease, COPD ), 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

8、明显的肺 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 呈进行性加重,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0PD的特征性病变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 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这两种原因所占的比例不同。COPD的自然病程是可变的,且每个病人的病程都不一样。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特别是当病人 持续暴露于有害环境时 COPD对病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气流受限的程度,还取决于症 状(特别是气促和活动能力的下降)的严重程度,全身效应以及有无合并症五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

9、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 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 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20002002年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 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 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 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 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増长而増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 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

10、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 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六 肺结核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 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 可急起发病。常有彳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二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

11、,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 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如果分为两大部分,即为血管和心脏组成。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毛细血管及血液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 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 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 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 维持在正常水平。血液功能1、运输。运输是血

12、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 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 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 红细胞来完成的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 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2、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 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见,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联系媒介此外,如酶、维生素等 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3、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

13、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4、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 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 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血浆中的抗体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 灭入侵机体的细菌和毒素。上述防御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靠白细胞 实现。此外,血液凝固对血管损伤起防御作用。常见病1贫血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贫血是一种综合征,可出现于许多疾病。形成贫血主要有三类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 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

14、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血红蛋白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如头晕、乏 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凡贫血患者必须在查清原因后再对症下药.2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 )是先天性因子VIII、IX、XI缺乏,可分为血友病 甲、乙、丙。血友病甲发病率最高、症状最重,其次为血友病乙,血友病丙发病率低 且症状轻。血友病甲、乙为伴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 天性缺乏因子VV、IX和XI,使内源性凝活酶生成减少,导致凝血障碍。3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系指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 4000/立方毫 米。正常白细胞计数是40

15、00100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占60.75%白细胞减 少症多起病缓慢,慢性经过,少数可无症状。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可有头晕、乏力、头痛、 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低热、失眠等;可有易感染倾向,如易患疖痈、肺炎丄路感 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等。4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病态造血。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在经历一定时 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终不 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976年FAB协作组建议使用MDS 词,

16、经数年应用和总结,于1982 年提出关于MDS的分类建议,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明确的统 一概念。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 40岁以上的成人。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三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 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 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 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 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