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47205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类基础综合分类模拟 18(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选题 ( 总题数: 48,分数: 100.00)1.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出现 。(分数: 2.00 )A. 峰电位B. 阈电位C. 负后电位D. 局部电位 V解析: 解析 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 ( 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 反应 )。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2. Na + 移出膜外的转运方式属于 。(分数: 2.00 )A. 单纯扩散B. 载体扩散C. 经通道扩散D. 主动转运 V解析: 解析 Na + 移出膜外逆浓度进行,为主动转运过程。

2、3.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分数: 2.00 )A. 血红蛋白B. 纤维蛋白原C. 球蛋白D. 白蛋白 V解析: 解析 产生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产生晶体渗透压的成分为NaCl。4. 下列因素中,能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 。(分数: 2.00 )A. C02分压降低B. pH 值降低 VC. 2,3-DPG 降低D. 温度降低解析: 解析 本题考点是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和解离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氧解离曲线的位置发生偏移。引起曲线右移的因素主要有:PCO2升高、pH下降、2,-DPG(2,3-二磷酸甘油酸 )升高和温度升高。5.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

3、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分数: 2.00 )A. 钠离子通道关闭B. 钙离子通道开放 VC. 钾离子通道关闭D. 氯离子通道开放解析: 解析 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去极化,引起该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导 致钙离子迅速进入末梢,触发前膜ACh囊泡释放。6. 与低常期相对应的动作电位时相是 。(分数: 2.00 )A. 锋电位升支B. 锋电位降支C. 正后电位 VD. 负后电位解析: 解析 可兴奋组织兴奋后,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哺乳动物的粗大神经纤维为例,相继出 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锋电位时期,相对不应期和 超常期大约

4、相当于负后电位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的时期。7. 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的量取决于 。(分数: 2.00 )A. 各自平衡电位 VB. 细胞的阈电位C. 钠泵活动程度D. 所给刺激强度解析: 解析 无论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决定某种离子的流向和流量都是由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的。电场的方向决定了离子的流向,电位差的差值即其平衡电位决定了离子的流量,BCD三项对其没有影响。8.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不包括 。(分数: 2.00 )A. 支持、修复和再生B. 绝缘和屏障作用C.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D. 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V解析: 解析 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的功能是由神

5、经元细胞进行的。9.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不包括 。(分数: 2.00 )A. 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B. 绝缘性C. 双向传导D. 时间延搁 V解析:解析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指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互不干扰;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相对不疲劳性: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D项时间延搁为突触传导兴奋特点。10. 下列有关突触前抑制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 突触前膜超极化B. 突触后膜超极化C. 突触前膜去极化 VD.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解析: 解析 突触前抑制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

6、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 的现象。结构基础:轴突 - 轴突突轴。其机制为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 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突触后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减少,表现为抑 制。特点为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11.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 。(分数: 2.00 )A. 产生各种内脏感觉和痛觉B.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VC. 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D. 激发大脑皮质的传出活动解析: 解析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各种感觉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共同上行通路,其主要功能是维持 和改变大脑

7、皮层的兴奋状态。12. 下述关于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 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 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D. 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V解析: 解析 反射中枢并非全在大脑,例如脊髓即为许多反射活动中枢、延髓为呼吸、心脏调节的中 枢。13. 帕金森病是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性疾病的典型代表,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受损有关。(分数: 2.00 )A. 下丘脑B. 基底神经节 VC. 前庭小脑D. 脑干解析: 解析 帕金森综合病是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基底神经节包括尾( 状 ) 核、壳核

8、、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14.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分数: 2.00 )A. 乙酰胆碱 VB. 去甲肾上腺素C. 5- 羟色胺D. 多巴胺解析: 解析 所有的节前纤维,及副交感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为乙酰胆碱,部分交感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为 乙酰胆碱,其余交感节后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5.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分数: 2.00 )A. 瞳孔扩大B. 糖原分解增加C. 逼尿肌收缩 VD. 骨骼肌血管舒张解析: 解析 副交感神经对循环器官的影响为心跳减慢,心房收缩减弱;部分血管( 如软脑膜动脉舒张) ;对呼吸器官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黏膜腺分泌;对消化器官,促进胃肠运动、胆囊活动

9、、胃 液、胰液、小肠液和胆汁分泌,分泌稀薄唾液,使消化道括约肌舒张;副交感神经可以使瞳孔缩小、泪腺 分泌减小,使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可加速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去路,而降低血糖。骨骼肌血管舒张是由M受体起作用,但非副交感神经作用,而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作用结果。16. 下列对内脏痛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 疼痛缓慢持久B. 对痛的定位不精确C. 对机械牵拉痉挛缺血炎症切割及烧灼等刺激敏感 VD. 可以引起某些皮肤区域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解析: 解析 内脏器官多对烧灼不敏感。17. 内脏痛的特征是 。(分数:

10、 2.00 )A. 出现快B. 必有牵涉痛C. 针刺样痛D. 定位模糊 V解析:解析内脏痛的特点是:定位不准确。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对牵拉和扩张刺激敏感, 对切割、烧灼等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常伴牵涉痛。常伴有情绪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呼 吸活动改变。18. 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分数: 2.00 )A. 小脑B. 脑桥C. 延髓 VD. 下丘脑解析: 解析 延髓是生命中枢。19.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分数: 2.00 )A. 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 刺激的强弱和性质C. 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VD. 感受器的敏感性解析: 解析 由于突触本身的结

11、构复杂以及化学物质释放和与受体结合后才发挥作用等原因,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传导特征是不同的,突触间隙的距离很小,但经过一个突触传递的延搁需要0.30.5ms,远远超过相同距离的神经纤维传导时间。故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通路中经过的突 触数目多少,经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20. 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 是局部去极化电位B. 具有“全或无”性质C. 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VD. 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解析: 解析 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的一种局部电位,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

12、质,使突触后膜对钠和钾(主要是钠 ) 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部去极化电位;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部超极化电 位。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不同,是等级性的,不是“全或无”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是突触 前抑制的原因,其后果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而不是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故本题的答案是C。21. 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 肌梭是其感受器B. 脊髓是其基本中枢C. 脊髓横断后将永久消失 VD.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解析:解析肌梭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基本中枢在脊髓,传出为 a纤维和y纤维(前者引起肌

13、肉收 缩,后者调节肌梭敏感性 )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脊髓横断时出现脊休克,表现为无反应状态,暂时 丧失反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故脊髓横断后牵张反射不 会永久消失。22.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分数: 2.00 )A. 产生超极化B. 释放抑制性递质C. 递质耗竭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V解析: 解析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轴突触的活动是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降低。23.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分数: 2.00 )A. 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B. 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C. 投射至皮层广泛

14、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VD. 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解析: 解析 非特异投射系统在髓板内核群换元,再经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作用是维持 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通过丘脑非特 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24. 下列有关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 是单突触反射 VB. 感受器为腱器官C. 缓慢牵拉肌腱而产生D. 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解析: 解析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25. 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 。(分数: 2.00 )A. 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B.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VC.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D. 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解析: 解析 特异性投射系统活动时,它们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 构中的神经元发生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中多次交换神经元,失去特异性并上行到达丘脑后再向大脑皮层 弥散性投射。不同的特异的感觉传入在脑干中都可发出侧支进入网状结构。因此,脑干网状结构是不同感 觉的共同上行系统,它可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各层细胞,主要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而 不产生某种特殊的感觉。因此这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特异性投射系统是不同的,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 这一系统的作用可使动物保持醒觉,维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