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46418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必修一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全章测评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本章测评(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下图为“某一温带地区的城市土地使用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1.在静风无云的午夜,图中EFGHI五个地点的地面气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EFGHI B.GHIFEC.HGFIE D.GFEHI2.该城市温差现象最明显的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第1题,近地面气温从城市到郊区依次递减。第2题,温带地区冬季用煤取暖,产生大量余热等。答案:1.C2.D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 34题。3.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

2、主要原因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A. B. C. D.解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反映了日温差大的特点。这是由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上升快,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答案:B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暖锋C.准静止锋 D.寒潮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可确定风向和风力,“胡天八月即飞雪”可确定时间和空间,即公历9月份,在我国北方。答案:A5.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B.晴朗的天空呈

3、现蔚蓝色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较明亮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吸收、散射、反射。其中A、B、D三项都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C项说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答案:C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风带 B.b带盛行西北风C.c带盛行东北风 D.a带与c带风向不同7.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与a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B.带与a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季风气候C.带与b带交替控制地区可能形成地

4、中海气候D.c终年控制地区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解析: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是赤道低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极地高气压带,a是东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北风,因此第6题选B项。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形成的,故第7题选C项。答案:6.B7.C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A.a B.b C.c D.d解析:我国白昼最短时应该是冬至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南移。A项是北半球的副高与盛行西风北移。B项的盛行西风风向错误。C项是赤

5、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南移,正确。D项代表的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纬线是判断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参照物。答案:C9.下图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解析: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应在南北纬60附近,而此图中移到了南极圈以南,即向南移动了,可推断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则为赤道低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故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下沉和干燥。答案:A读下面“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012题。10.图中字母A处的气压数值可能是

6、( )A.1 005;1 008 B.1 014;1 011C.1 014;1 017 D.1 008;1 01111.甲、乙、丙、丁四地可能是阴雨天气的是( )A.乙、丙 B.甲、丁C.甲、丙 D.丙、丁12.关于B地近期的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A.将出现降温降水过程 B.雨过天晴,风平浪静C.将出现降水升温过程 D.天气晴朗稳定解析:第10题,首先判断图示范围和气压分布状况,A地的东北部是高气压,西北部是低气压。两条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3 hPa,A点所在等压线处在1 011 hPa和1 014 hPa之间,依据相邻等压线的数值等差或相等,可判断该线可能为1 011 hPa或1 014 h

7、Pa。第11题,甲地处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易形成降水;乙处于冷锋锋前,单一暖气团控制,不易形成降水;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也容易形成降水;丁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第12题,B地处于冷锋锋前,随着锋面移动,B地将受冷锋控制,会出现降温降水天气。答案:10.B11.C12.A读图,完成1314题。13.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解析: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快,这是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夜晚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乙处吹向海洋甲处,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夜

8、晚的陆风。答案:D1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 D.减温和减湿解析: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则甲处表示城市,乙处表示郊区,郊区清新的空气吹入市区可以起到净化和增湿的作用。答案:C1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中,甲是陆地B.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解析:若该图表示冬季季风环流,乙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应为陆地,甲处为海洋。冬季风寒冷干燥并不是温暖湿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

9、热力性质差异。答案:C读图,完成1619题。16.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代表径流输送D.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17.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代表秘鲁寒流C.丙处有大渔场 D.代表千岛寒流18.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 B.好望角进入多雨季节C.我国正值冬季 D.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19.若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是:a.暖流,b.寒流,c.补偿流,d.季风洋流。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ab B.cd C.bd D.bc解析:第16题,海陆

10、间循环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代表径流输送;代表海水蒸发。第17题,图示为顺时针型大洋环流,应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第18题,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为季风环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由西向东吹,为顺时针方向。好望角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进入多雨季节。第19题,线是30纬线,此海区应是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的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答案:16.C17.C18.B19.D下图表示某海域水温与正常年份差相比较的状况。读图完成2021题。20.关于图示海域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

11、高C.南极臭氧空洞在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解析:图中等值线是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结果,正值表示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负值表示比正常年份水温偏低,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因此该图表示的是厄尔尼诺现象。A项误把水温比较值当作绝对值;图示反映的是该海域水温偏高于正常年份水温,而不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B21.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 B.导致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C.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失衡 D.可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解析: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可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旱灾害增多。特别要注意C项,应该是海域热量收支失衡导致水温变化(异常)。B项是由太阳直射点移动造成的,A项是大气保温效应,它不可能只出现在图示海域或只对该海域造成影响。答案:D2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模式的是( )大洋环流模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洋环流模式,既要把握好方向,又要确切了解每一支洋流的冷暖性质。对南半球而言,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流动,且西风漂流是寒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答案:C23.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有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海渔场 B.是北海道渔场C.b是墨西哥湾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