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44994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 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秦雁 2002-10-11 信息化重要文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调研报告 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秦雁 对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目前国内研究很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界定,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营销手段电子化;大力发展信息设备制造业,为工业化提供数字化、电子化的生产装备;加快发展软件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系统软件。本报告将依此就如何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进行探讨。 一、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状分析 (一

2、)发展现状 经过“八五”、“九五”的努力,全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到2000年底,全省信息化综合指数达31,居全国前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各地政府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信息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业发展,着力改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1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2000年止,全省共组织实施了65家省级CAD应用推广试点和21家CIMS应用示范试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

3、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应用软件在全省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促进了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产业是我省的优势,占GDP的55以上,利用传统产业的积累,各地加大对产业改造、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用信息资源对企业整合的力度,保证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无锡小天鹅公司通过引进ERP软件,对传统家电产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优化、升级和发展,200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沙钢实施CIMS一期工程目标,当年增效2335万元,钢产量突破一百万吨,进入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行列。 二是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4、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有效手段,减少了计划与管理的层次,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制图、产品开发周期长的落后状况,提高和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定单到计划、技术工艺、流水线跟单管理、出入库生产全自动跟踪管理,达到了集约化生产和管理,生产周期从7天缩短到5天。无锡威孚集团,利用PRO/E进行P型泵设计,提高工效3倍以上。 三是推进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2000年底全省共有16万多家企业上网,约占全省企业的32%,网上交易额有了较大增长。涌现了一批网上采购、网上招商、网上服务和网上市场开拓的典型企业。如徐州“汉高食品交

5、易网”、张家港“中国五金交易网”等。春兰集团通过建设自己的光纤网络系统、网上银行结算系统、连锁配送服务系统,联接了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的配送网络和1500多个服务点。国内投资最高、规模最大的汉高电子商务平台,已吸纳网员3万多家,网上商品数量近10万种。 2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省建成了以埋式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立体传输网,因特网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二位,软件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2000年,全省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占全省GDP的36%,增长20%以上。 一是形成专业门类齐全、产业规模较大、外商投资

6、比重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我省已形成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数字化视听设备、显示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业群,2000年,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135亿元。“三资”企业已成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体。世界500强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落户苏州,形成以工业园区、高新开发区、昆山和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电子资讯产业群,开发生产了一批在国际上占有较大份额的产品。 二是产业结构趋渐合理,配套协作能力增强。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电子产品协调发展,日趋优化,产业结构趋渐合理,配套协作能力增强。南京熊猫、苏州诺基亚的移动通信已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美国摩托罗拉、荷兰飞利浦、台湾宏基等企业把研发机构等科研基地转

7、移到我省,许多中小企业自觉接受外资企业的辐射,不断提高产品协作水平,已经和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元器件、零部件的供应商、加工商。 3生产性服务业和软件业的发展,加快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0年底,全省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营业收入达8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总收入的281%。全省信息资源已超过700个,50多个数据库,开发和推广了省经济信息网等40多个网上应用系统,立足为经济和行业服务。 一是企业信息化软件生产企业脱颖而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一批软件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在计算机安全、企业管理控制等软件拥有较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金思维公司自主开发的JSERP是国内第一个

8、采用部件化技术开发完成的ERP软件,5000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即插即用,用户已过100多家。 二是一区四国格局和沿江软件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全省已涌现了南大苏富特、东大金智等一批知名软件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2000年,全省软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软件业销售收入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南大苏富特自主研制开发的“苏富特网络安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全套软件产品,已成为国内网络安全系统解决方案的首选产品。 (二)存在问题 目前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上还在起步阶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各地区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性都很高,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也产生了积极的效益。但由于全省正处

9、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企业面临改革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全省尚未制定出台企业信息化标准和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一般性管理和“甩图板”阶段,集设计、生产、管理和网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很少。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初步统计,全省重点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不足总投资的1%。同时,法制建设、市场竞争机制、管理体制和信息产业的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和加强。 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政府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内部信息网自我封闭、

10、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政府一行业一企业间网络平台,大量的政府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产品数据不能为企业服务,造成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与外界实现资源共享的企业屈指可数。同时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设计、维护等信息集成和增值服务及提供ASP专业服务的服务业水平相对较低,在其开发利用与社会共享等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 三是企业上网深度不够,网上电子商务开展缓慢。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在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而进行网上交易的还很少。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局域网,即使建立了

11、内部局域网,联网终端数也很少。这说明目前的企业计算机应用还处于单机应用为主的状况,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还不够高。 四是信息制造业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配套程度低。我省信息产品在国内甚至在国外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略加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是外资企业在生产,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内生产企业很少,国内厂商只是完成组装和属地化的应用开发,产品配套层次和附加值低。 五是省内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差距的趋势。由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等因素,全省企业在区域、行业中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苏南相对较高,苏北相对较低,如何加快苏北地区企业信息化步伐,促进苏北地区

12、经济的发展已显得越越重要 二、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紧迫性、阶段性分析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两者不可分割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的技术手段、生产工具可以跃进,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阶段则难以逾越。以信息革命为重要内涵的新经济的出现,给我们推进工业化带来了新的选择。江苏省是传统制造业大省,面对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重大

13、构思。挑战,在于面对资本、技术雄厚的发达国家,面对管理先进的跨国公司,我们发展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的基础还比较落后;机遇,是我们可以有别于先工业化再信息化的老路,立足于信息革命的成果推进工业化,享受工业化和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推动,实现超越式发展。把工业化同信息化对立起来,或者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或者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都是不可取的。世纪之交的工业化,如果没有信息化的配合,就不可能顺利推进。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经济发展所选择的道路。 (二)我省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条件初步具备 2000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84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39亿元。

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突破1400美元。根据国外资料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具备了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另外,2000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591亿元,工业化率达298%,如包括所有工业企业,则达到448%,已处于工业化加速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7%以上,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41%,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组合音响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幅均达六成以上。机械、化工、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良好。这一系列统计数据说明,我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

15、展和转型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来进一步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特别是苏南地区大量的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初具规模,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规范的接轨需求很大。 同时,我省拥有发展信息化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一是知名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信息技术人才荟萃,每年培养的本科以上学历的软件人员近千人,有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信息技术,如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二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近年来,省里相继成立了江苏省信息化联席会议,出台了江苏省信息化规划纲要,制定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设立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从而在组织机构、政策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不同地区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体做法上要有所差异,不可雷同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各地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企业信息化有着很高的热情和信心,这是我们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很不平衡。苏南地区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信息资源也较为丰富,而苏北地区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产业十分薄弱,这种由信息化引起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南北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相互间的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省整体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