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44165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肥东县梁园中学 李军【内容摘要】在目前的高考中,英语阅读理解占据着重要的分数比例,也往往是决定学生英语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然而要想得到高分并非是件易事,需要进行长期的技能训练,学会不同的阅读策略,不断地提高英语阅读技能,因此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2、,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目前许多高中英语老师也只是讲解课文的字、词、句,整个课文阅读材料被分隔得支离破碎,阅读课也只是语言知识讲解课,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期以往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边看边读和频繁回视;用手指或笔尖指划着每个句子或单词,一边看一边嘴里还在念着;碰到生词又把注意力分散到一些词的发音上等等,殊不知这种无意识的停顿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使得大脑对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的活动不时地被打断,然后又重新开始。阅读理解在英语高考试题中占了40分,在题量上也不断加大,可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加强学生阅

3、读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根据本人20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一)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课堂导入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自然投入新授课氛围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提高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如:音乐式导入、图画式导入、故事式导入、实物导入、竞赛导入、多媒体视听导入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导入新课,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特点,使新课导入趣味有效。学生阅读文章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学生提供相关素材的图片文字等,帮助学生预测

4、即将读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产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究文章的动机和兴趣。(二)阅读中阅读策略的培养 高中英语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对中学生阅读技能的教学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中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教师可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提出相应的问题,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中去,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提高运用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略读: 略读是一种方法。略读的目的是获得阅读材料的大概轮廓和意义。在略读时,我们跳过不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通常只看题目和段落标题、附图和图表以及重要

5、的句子(一般是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略读只需一两分钟时间,它帮助我们获得阅读材料的大概轮廓并使我们更好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它为我们更准确、更仔细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作好了准备(NEW CENTURY ENGLISH,2011)。因此,略读既是我们阅读理解的手段,也是我们外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获得和掌握的一项技能,具体如下:(1) 略读读物的题目。题目不仅给读者提供了文章的主题,它还能激活读者的相关知识,引起读者对所读读物的兴趣。(2) 如果读物有小标题,读者要阅读小标题,因为它们一般会提示文章的行文脉络,还会告诉读者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围绕题目进行阐述。(3) 重视阅读读物的第一段。因为作者通常在

6、第一段谈到他们的写作意图,在哪些方面展开写作等。(4) 重视阅读读物的最后一段。因为作者通常在这一段提出自己的结论,对全文的大意或思想进行总结。(5) 阅读各个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通常表明该段落的主题,抓住了主题句,这一段的内容或大意也就基本上掌握了。 在做略读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带有若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或问题,供学生在略读之后进行选择或回答,以检验学生是否通过skimming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文章的大意。 2、找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当我们在扫描一篇阅读材料时,我们是在非常快速地阅读,目的是获得单个的或特定的信息。因此,我们找读为的是获得有关时间、地点、姓名和数据等方面的信息。在找读时,我们总是跳

7、过不相关的部分,只是集中注意我们需要发现的信息(NEW CENTURY ENGLISH,2001)。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这种技巧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先把需要寻找的东西告知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具体过程如下:(1) 要带着问题或目标去找读。(2) 准确地判断所要找的信息以及这种信息在文中表现的具体形式。比如你要寻找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只需要在文中寻找与时间(time)有关的信息句。(3) 判断在何处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4) 当你找到与你所需要的信息句或句群时,要仔细一点,以保证信息判断和理解的准确性。(5) 与你所需要的信息无关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读。3、细读:对课文提出一些细节

8、或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排序填空、正误判断、选择、提些问题等,也可设计替换句子和长难句的翻译,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猜测词义等阅读技能,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快速通篇跳读,找到所需要的部分时,可放慢速度,细读要查找的内容。可在细读前为了扫清阅读障碍,适当地处理一些影响阅读和理解的生词。可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猜测词义。比如:我们把Charlie Chaplin一文中的年代进行排列,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关的文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Charlie Chaplin有更多的了解。What happened to Charlie Chaplin in the following year

9、s?1889 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in London.1894 He first acted.1897 He joined a group of child dances.1906 He was 17 years old and set off for the USA.1912 He made a second trip to the USA.By the end of 1914 He made 35 films.1915-1918 He made 27 films.1919 He started a film company.1925 “The Gold Rus

10、h”was made.1943 He married again.1940-1966 He made only six films.1977 He died and buried in Suitland.(三)阅读后要鼓励学生表达 此活动是学生输出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一般根据不同的话题设置讨论,采访或写作等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多种方式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把课文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2、在学生对课文理

11、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不要对其用法作过多的分析; 3、帮助分析长句和难句。长句和难句中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我们要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细地说明,对英语中一些固定的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进行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中的绊脚石。 4、语言运用。复述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对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特别重要。 总之,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

12、的作用,也是英语学习输入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大量的系统的阅读训练,培养语感,理解出题者的意图,明确出题的方向,逐步地培养一些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英语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书目: 1.新课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NEW CENTURY ENGLISH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姓 名: 李 军 工作单位: 肥东县梁园中学 联系电话: 15375218370 邮 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