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43412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上篇说到秦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 度,接下来说一下秦为巩固统一而实行的改革。秦始皇在统 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以以消除六国残存势力 的反抗,实行了许多改革。 1、销兵器。这一目的主要是为 了削弱六国就贵族和人民的反抗能力。秦统一六国后,一些 旧的贵族势力仍然梦想反秦复国。张良曾在博浪沙刺杀秦王 而未遂。秦始皇对比有着清醒的认识。公元前 221 年,秦始 皇下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为十二金人。所收兵器包 括六国兵器、民间所藏兵器以及秦军中的不合格兵器。秦始 皇所收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兵器,因为秦以前的兵器主要是青 铜制造,秦以后则专用

2、铁兵器,所以收兵器还标志着秦国的 兵器由青铜兵器向铁兵器转折。这次的收兵器是很彻底的,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所使用的武器多是农具和棍棒就说明 了这一点。下图为“十二金人”2、迁豪强。迁豪强政策是秦始皇实行的又一消除反抗势力的重大措施。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下令将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公元前212 年,又迁三万户于丽邑、五万户于云阳。除大规模迁豪外,秦政府 还不断强迫个别富豪、贵族之家迁徙,如迁赵王到房陵,迁 魏国富翁孔氏于南阳。这些被迁的富豪都是贵族残余势力和 各地富商大贾,他们在本地拥有很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是地方实力派。秦始皇迫使他们离开本地,以便于控制,同时 豪强地主势力被瓦解,也

3、有利于秦朝新政权的稳定和巩固。 3、筑道路。秦统一前,各国都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如 长城。这些防御工事是割据时代的产物,不利于生产和经济 的发展。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下令“堕毁城郭, 决通川防”。 为各地的交通联系打破了割据状态。另外,秦始皇为了加强 对全国的控制和巩固国防, 从公元前 220 年开始修筑了以首 都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 如下图 :这些道路的修建和改造, 构 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利于加强中央 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 、统一文字。秦统一六国前,各国文字各不相同,文字的形体

4、非常紊乱, 如一个“马”字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 “文字异形” 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很不利。秦朝统一后,李斯 就上奏提出统一文字,取消不同于秦文的文字。于是秦始皇 下令采用李斯所作的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所作的爰 历篇,太史令胡毋敬所作的博学篇 ,作为统一文字的范 本,开始统一文字。由于这三篇文章采用的都是小篆字体, 所以秦国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就是小篆了。同时,也将小篆各 种偏旁部首的形体固定下来,确定每个偏旁符号在字体中的 固定位置,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固定为一种,将书写的笔数和 顺序也基本固定下来。这些改革为汉字的定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秦始皇统治时期,隶书也成为全国通行 的文

5、字,政府的官方文书除重要诏书外一般都采用隶书。在 湖北出土的云梦秦简所用的就是隶书。中国地域辽阔,方言 众多,文字的统一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对文化的交流、传播 和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图为“云梦秦简”5、统一度量衡。秦统一六国前,各国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制度。度量衡 制度的不统一对一个统一的国家来说是十分不便的。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以商鞅变法 时制定的秦国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度量衡 制度,废除六国的度量衡制度。 规定 :新的度的单位有寸、 尺、 丈、引;量的单位有合、升、斗、斛;衡的单位有铢、两、 斤、钧、石。度、量器均为十进制,衡制较为复杂,以

6、二十 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政府制定 统一的度量衡器颁发全国,作为标准。同时,在度量衡器上 都刻有诏书“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 为皇帝。乃诏丞相、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今天在全国各地都出土了刻有秦始皇诏书的标准度量衡器。 并且现存的在咸阳出土的“大良造商鞅量”的底面,竟补刻有 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可见秦始皇曾把过去颁 发的商鞅量器收了回来,补刻诏书后,再颁行各地,这说明 了统一度量衡的工作执行的非常认真。同时,为保证标准度 量衡器的使用和推广,维护其权威性,秦始皇还制定了相关 的制度和法律来保证,如定期检查制度,对不严

7、格执行度量 衡标准制度的官员进行处罚。下图为“大良造商鞅量”秦朝的 度量衡制度对此后中国历代的度量衡制度都产生了很大影 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征收赋税的方便, 但它在客观上对促进各地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经济上 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上都有积极的意义。 6、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商品货币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商 业交换频繁,但是由于各国之间的货币制度的不同,造成了 流通换算的困难,这对商业发展十分不利。当时主要有四种 不同货币形式 :一是布币,流通于韩、 赵、魏三国;二是刀币, 流通于齐、燕、赵三国;三是圆钱,圆形方孔,主要流通在 秦国和东周、西周;四是贝币,主要流通

8、于楚国。各国之间 不仅货币不同,即使一国之内,不同地方铸造的货币也很不 相同,货币形状不同,轻重不同,单位不同。货币的不统一 与商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下令 废除各国旧币,统一货币制度。规定 : 推行圆形方孔钱;珠、 玉、龟贝之类不再作为货币使用,只用于器饰和收藏;以黄 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以镒为单位,铜钱上铸“半两” 二字,重如其文; 货币只能由政府统一铸造, 严禁私人铸币, 犯者予以制裁。但由于秦国疆域辽阔,交通不便,秦国也允 许郡县地方政府按国家标准铸造货币,但要铸上地名,以便 检查。货币的统一不仅便利了秦朝政府的财政税收,而且促 进了全国范围的商业交换,对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也有重要 的影响,秦朝的圆形方孔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铜钱的一贯形 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