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42877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课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内课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内课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课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课外结合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每位音乐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学习通俗歌曲速度快得令人惊讶,但面对老师课堂上所教歌曲却不乐意 去学,使我们这些做音乐教师的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之所以然:通俗歌曲易学易懂,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 大到春节联欢晚会,小到家庭卡拉ok,随处都可以听到看到,端正对通俗歌曲的态度,发挥其对音乐教育 的积极作用,巳是当务之急了。现行音乐教材也确实存在一些阻碍音乐教学改革的问题,如:配套声像资料缺乏,乐理知识难,内容偏多, 体系封闭等,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空间和余地。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而对部分学生不喜欢 上自己的音乐课

2、,确是值得我们深思。那么,如何找回音乐课应有的魅力?本人认为:课内外结合,让音 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打开学生心灵,用心感悟音乐音乐教育若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过分强调学生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就会降低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和魅力 的兴趣。我觉得,学生学习音乐就象学习语文一样,在学习语法之前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完整的句子。 同样,在学习音乐之前,就应该让学生有充分倾听感受音乐的权利。常常听见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这首歌 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去表现,如何如何去 演唱。试问:感情怎么可以强加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

3、音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表现音乐。为此, 首先要让学生有听觉上的享受。如:我在教唱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时,作了这样的尝试:创设情景: 放录象:有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草地上嬉戏、打闹;有些人为了赚钱,把大面积的森林乱砍滥伐;化工厂排 放大量的浓烟废气、污水,致使河流污染,大气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阳光直射后不能反射,使地球如同 在一个暖盆内即产生温室效应。其严重性就能使大面积的冰山融化,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淹没农田、房屋, 使交通阻塞这时,我就抓住学生的情绪,深情并茂地演唱热爱地球妈妈的歌曲,那深情、企盼的 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在充分体验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后,还需老师强 调用

4、什么情绪去演唱吗?又如:我常常启发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校园里的读书声、大街上汽车鸣 叫声、上课的电铃声、小菜场有节奏的叫卖声、春雨的沙沙声等。实践证明,在有了丰富声音体会后,再 去辨别音长、音高、音色,再去学习辨别前后两个音之间关系,就水到渠成了,又何必让学生去背二分音 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呢?音乐从听觉的享受开始,打开学生心灵,就能真正感悟音乐。二、拓展音乐时空,主动选择音乐曾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必须要更新,那就是音乐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教音乐,而首先要成 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音乐信息的渠道将不再局限于我们的课堂, 如果我们的学生不

5、懂得选择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来装扮自己的生活,那岂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悲哀吗?因 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时空,教会学生自主选择音乐。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上这样一节课:1、让 我们共同寻找。我搜寻我的歌: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唱一唱你最近在课堂以外学到的歌。想一想:你是从 哪儿学到的?怎么学会的?归归类:哪些歌曲的旋律动听?哪些歌曲的词写得特别好?哪些两者皆备?我 们喜爱的歌:找出大家一致认为适合我们演唱的歌曲。2、让我们唱一唱。谁做我们的小老师呢?鼓励学生 自告奋勇地教大家唱。(你会发现每位学生都兴趣盎然,教者尽职,学者尽心。)3、自我评价。谁是最好的 小老师?谁是最优秀的学员?所学的歌曲什么地方

6、吸引你,是旋律、歌词还是演唱形式通过这样的开 放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有主动选择音乐的权利,逐渐吸收课堂以外的音乐,懂得如何选择、接受周围的 音乐环境,让自己的音乐天地更为广阔。三、融化音乐内涵,尽情感受音乐如今的学生对你教我唱的音乐课堂教学感到厌倦,而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感受音乐。如:我在教四年级歌曲小花伞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为了 让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体会同学间的友谊,并亲身体验,首先,我启发学生创设一个自然环境:一部分同学 扮演小雨点;一部分同学围成圆扮演校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还有的就扮演同学。在音乐的伴 奏下,有伞的同学把一个

7、个没带伞的学生送回家。音乐在流动,动作也在不断地变化,音乐通过动作溶化 入自己的体内,这些事例也经常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表演起来更为栩栩如生! 在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后,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一直在 我脑海里闪现。“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 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就必须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堂音乐教学必不可少,但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 放性”,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 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 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 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空间领域,突出“自主性”培养音乐特长。课外 音乐活动在学生爱好和需要的选择上也较个性化、自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组 织课外音乐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课内外结合, 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也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发展音乐特长学生的一种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