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_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4274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江南》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忆江南》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忆江南》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忆江南》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忆江南》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忆江南》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江南》教案_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江南教案忆江南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忆江南教案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忆江南教案 篇1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绽开想象。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以前同学们学过许多古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依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分?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

2、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依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简介时代背景。 、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 小组内探讨沟通: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登记来,待全班沟通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全班沟通活动。(老师留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细致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袤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忆江南教案篇2教学目标: 1、相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观赏,感受江南山水的

4、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情境巧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江南的漂亮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当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当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晚年,回到家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漂亮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

5、合自己的阅读阅历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沟通学习所得。2、集体沟通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探讨?(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朗读指导层次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品析“谙”“好”

6、。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解并描述作者挥泪告辞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观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忆江南教案 篇3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

7、等很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方,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终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实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珍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观赏品尝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酷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美丽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1示范读激趣

8、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实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美丽的导言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憧憬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尝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致,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意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育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调。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

9、师着重通过品尝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呈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绽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美丽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闲而生。再通过绽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1初步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

10、成诵。3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1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织,水网纵横;古镇

11、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水乡(江南)。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播放古筝曲,老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留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

12、“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忱)娇艳欲滴、热忱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实、高雅、温婉、安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衬托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衬托,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

13、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 、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

14、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遗忘?(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四、回来生活,珍惜现在。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哀痛,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非常甜蜜,因为他庆幸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很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高兴的挥手,回忆更是漂亮的华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挚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苦痛与懊悔远离过去,让华蜜与甜蜜永随回忆。忆江南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观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