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42647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探讨)谈话工作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方法策略?肯定有。方法策略服 从和服务于谈话目的。在长期的审查调查工作实践中,面对形形 色色的被谈话人,不仅要精准把握他们的特点和心理,还要严格 遵守纪律、法律规定,注重综合施策,确保谈话的质量和效果。政策攻心法政策攻心是审查调查谈话的基本策略方法。它是指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教育的方式引导和促使被谈话人如实交代 自己的问题。核心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被谈话人的初 心,向被谈话人宣讲宽严相济的政策,分化瓦解涉案人员,加快 办案进程。由于被谈话人的社会经历、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错 罪轻重以及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

2、面对谈话的 思想活动十分复杂,而且在谈话的不同阶段,会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谈话人随时注意分析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进行 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宽严相济的政策包括宽、严两方面, 该宽则宽,当严则严,不是宽大无边,也不是严之无限。要讲得 全面,注意分寸,不言过其实,不脱离纪法规定;不能给被谈话 人“许愿”;打保票”,不利用所谓政策搞变相诱供、骗供和逼 供;要正确区分对抗审查调查和自我辩解的界限,对于被谈话人 提出的有理有据的反证,事关错罪有无、错罪轻重的申辩,要耐 心听取,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视为“对抗”,横加指责。否 则,不仅不利于教育和挽救人,还可能造成冤假错案。尤其需要 注意的是

3、,我们给出的政策,必须是明确无误的,可以落到实处 的,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也与我们的根 本目的背道而驰。证据揭示法在审查调查阶段,我们应珍惜每一份证据,不是必要时不宜 轻易使用,尤其关键的”;炮弹”“底牌”更是如此。必须选准最 佳时机,一经抛出,务求必胜,发挥证据的最佳效应。使用证据 较为合适的时机,主要有以下五个:一是在是否交代犹豫不决 时。采取审查调查措施后,被谈话人思想波动较大,对于是否交 代、是否如实交代,往往处于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状态。这 时,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及时使用证据,就能使被谈话人清楚我 们已经证据在握,只有交代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从而封堵其退 路,促使

4、其向坦白的方向转化。二是在露出破绽极力掩盖时。当 有的问题被揭开,或有关事项暴露时,谈话对象便极力编造谎 言,进行掩盖。这时,如果能够及时出示有关证据,便可以击碎 其幻想,促使其彻底放弃侥幸心理,交代问题。三是在自相矛盾 无法自圆其说时。谈话对象交代自相矛盾,是其在畏罪心理支配 下,不愿交代相关问题,而又想编造事实蒙混过关,由于心绪紊 乱,前后矛盾,顾此失彼,不能自圆其说。此时,若能及时使用 证据,必能促使其如实交代问题。四是在心存侥幸避重就轻时。 虽然案情已有突破,谈话对象能够交代部分问题,但仍心存侥 幸,避重就轻,企图以交代小的问题换取”;好的认罪态度”,从 而隐瞒重大违纪违法犯罪事实。此

5、时使用证据,便能撕掉其伪 装,使其认识到:我们不但了解其已交代的问题,而且对其未交 代的问题也了如指掌,只有全部交代才有出路。五是在自恃有后 台死顶硬抗时。有的自恃后台硬、关系广,依赖极强的侥幸心 理,死顶硬抗,气焰嚣张,矢口否认存在任何问题,还有的不但 否认自己有问题,还向谈话人大摆“政绩”与”;功劳”。遇到这 种情况,要充分准备,周密分析,确保一举打掉其嚣张气焰,使 其陷入被动,无力反抗。情感激化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再狡猾、顽固的谈话对象,也总有情 感上的弱点及痛点。对有情之人、良知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感 情牌”是有用、有效的。比如,对组织的感恩之心,对父母的孝 敬之心,对配偶的愧疚之心

6、,对兄弟姊妹的扶助之心,对子女的 呵护之心,对朋友的义气之心等。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激发、保护和引导其向善的一面,压制其趋恶的一面。一般来 说,一个有良心的人,对党多年以来的培养,都会心存感恩之 心、忏悔之心。哪怕他残存的只有一点,我们都不应放弃,都有 做工作的余地。如在某专案中,谈话对象顽固对抗了四十余天, 在其原领导多次出面,给他写信、做工作的情况下,他深刻地感 受到,对于他这样一个有罪之人,组织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反复 耐心地启发教育,给他指出出路。最终,他选择了配合组织调 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之以法 结合起来,如果晓之以理、戒之以法离开了动之以情,就

7、容易成 为空洞的说教;而动之以情离开了晓之以理、戒之以法,就不可 能使谈话对象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觉悟,认错悔罪服法。分化瓦解法 通过利益关系结成的同盟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牢固,实际上最 为脆弱。一旦打破了这种利益关系的平衡,顷刻之间就会变成”; 筛子”,到处都是漏洞。所谓的血缘盟、利益盟,在自己的切身 利益面前都会变得一文不值。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到、找准他 们之间利益的痛点。对于事前有过共谋、事后经过串供的利害关 系人,或者利用他们担心自己成为“替罪羊”而受到从严处罚的 心态,或者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瓦解他们之间订立的攻守同 盟,从而让其如实交代违纪违法犯罪事实。另外,对于共同违纪违 法犯罪

8、,可以利用同案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和相互不信任感,进行 分化瓦解,重点突破。如果同案人之间有攻守同盟,则应在分别 谈话的情况下,抓住他们相互之间在口供上的瑕疵、矛盾和漏 洞,适时予以揭露,各个击破。换位思考法 谈话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心理对立到心理相容的 过程,从心理相异到心理趋同的过程。要想被谈话人听得进去, 配合组织开展调查,搞对立是不行的。首先换个角度、换个位 置,站在对方的处境和立场上思考问题,然后再与他进行对话。 让被谈话人清楚组织是为他好,并没有彻底否定他的过去,还关 心着他的现在与将来。过去的成绩当然可以适当予以肯定,现在 的表现也要视情加以鼓励,对于将来的出路,我们也必须予以指 明,

9、以让被谈话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对此,我们要引导,要帮助 其选择配合调查而不是对抗调查的路。当然对其错误,也必须毫 不含糊地指出,并依规依纪依法予以释明。但无论肯定还是否 定,都要掌握在被谈话人此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把握好一个 度,循序渐进,从而促使其从对立逐步走向配合。心理引导法 谈 话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战的过程。看谁具有更加稳定的心理状态和 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更加善于捕捉和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 如,同情心人人都有,但其强弱程度却又有很大不同,如果谈话 人的同情心得不到理性抑制,有时就可能被利用。如在某案中, 先由两名新同志去和审查调查对象李某谈话,但笔录做出来以 后,大家一看就感觉李某在编瞎

10、话。这两位谈话人却说:”;李某 的态度诚恳,交代是可以采信的。”后来由两位老同志谈,几个 回合后,李某就败下阵来。反过来,如果我们抓住了被谈话 人拒供、假供、试供的心理原因,可以顺水推舟,明确告诉他: 我知道你现在想的是什么。对其假话、托词及时予以揭露,并适 当给以台阶,告诉他人到了这个地步,为自己打算是正常的,但 必须分清是非曲直,不能知错不改、错上加错,在违纪违法的泥 沼里越陷越深。总之,心理引导的目的,是要有利于被谈话人向 善、向好,而不是向恶、向坏,不能让其走入心理绝望的境地。 对于谈话人来说,只要谈话本身不走入僵局,被谈话人愿意听我 们说话,我们就要有耐心、有信心,充分信任并给予机会

11、,通过 心理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被谈话人思想政治工作。所谓精诚所 至、金石为开,所谓水到渠成、铁杵成针,所谓不怕慢、就怕 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矛盾追踪法 矛盾追踪法是指利用被谈话人在谈话中暴露出的 矛盾,结合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在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追 踪、揭示和突破矛盾的一种谈话技巧与方法。相关矛盾一般包括 如下几方面:一是被谈话人情绪上的矛盾,如平时能言善辩,现 在却沉默寡言;二是被谈话人判断上的矛盾,如其对形势、政策 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矛盾;三是语言上的矛盾,如前言不搭后 语;四是事实上的矛盾,尤其在一些细节上,谎言之下难以自圆 其说;五是逻辑上的矛盾,歪理邪说前后不通;六是与其他涉案

12、人员陈述之间的矛盾等。利用矛盾,可以动摇和瓦解被谈话人的 抵触心理和顽固态度,使其认清形势,如实讲清自己的问题。需 要注意的是,利用矛盾,首先要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这就要求谈话人必须认真分析相关口供及证据材料,找出并核实足以击中被谈话人要害的矛盾点。然后,利用这 些矛盾点追踪、揭示被谈话人的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突 破其心理防线。迂回包抄法 就是先不急于切入谈话主题,而是先从一些生活 琐事入手,如是否有需要向亲属交待的事宜、接受谈话前是否办 妥所在单位的交接事项等。在被谈话人逐渐放松戒备心理、能够 正常对话后,再渐进问清其简历等基本情况,然后趁势递进,切 入谈话主题,使其意识到

13、既然已经回答了前面的提问,如再回避 主要问题,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从而只好作出回答选择。也即 在谈话中有意识地绕过主要问题,从侧翼追踪提问。这样可以让 被谈话人精神不致过于紧张,无意中谈出对案件有价值的情况, 或者暴露一些可供利用的矛盾点或者破绽,为最后追问主要问题 创造条件。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既要避免暴露谈话意图,又要使被谈话人的回答 不离开中心。发问要具体、逻辑性要强,使被谈话人没有太多思 考的余地。当把与主要问题有关联的一些具体问题逐个问清楚之 后,再选择适当时机,集中力量追问主要问题,使其陷入无法回 避、推脱不了的局面,只好老实交代问题。当然,一些同志在办 案中还总结了许多可学可用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特别加以说明 的是,任何经验做法都不是死板的教条,他人的经验做法,只是 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指出了一条路径,我们需要重点学习掌 握的,是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而不是现成的、具体的经 验做法。审查调查实践永远是千姿百态的,谈话对象是形形色色 的,对谈话工作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 为了照搬照抄,而是为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