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42548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小老鼠分果果》(武建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活动案例)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武建玲小老鼠分果果小班(语言)一、活动来源:小老鼠分果果出自英国作家A.H.本杰明,而为这本书配插画的则是格威妮丝.威廉森。打开书的分页是作家金波为这本书写的序,金波在最后设置的一个疑问吊起了我无限的兴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小老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又被蝴蝶页上的内容吸引了,小老鼠那么怡然自得坐在苹果树下享受着午后的阳光,突然一只苹果掉了下来,我们的故事也就在暖暖的午后阳光中开始了。 小老鼠分果果是一则非常符合幼儿真实心理特点的故事,讲述了小老鼠在搬运大红果的过程中得到了三位朋友的无私帮助,而它也由一开始的不愿分享到犹豫到最后主动与朋友分享大红果,潜移默化

2、地对幼儿进行了分享教育,我想这个故事一定是非常受幼儿喜爱的,所以我尝试着组织了这个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以小老鼠遇到的三次困难为主线,通过课件的播放为孩子创造了“大胆表述”的氛围。在正式执教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猜、听听、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体验了阅读和分享的快乐,活动目标也基本完成了。二、活动目标:1、能细致观察画面,根据画面预测故事发展。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3、通过阅读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乐趣。三、活动重难点:重点: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看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什么事等。难点:能根据画面预测故事发展,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四、

3、活动准备:经验:具备初步的看图说话的能力。材料:课件PPT五、活动流程:绘本阅读小老鼠分果果1、情景游戏导入:通过出示手偶引出今天的故事。请幼儿观察画面,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 “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讲述故事开头梗概。重点:教师通过出示小老鼠手偶,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练习在集体中的应答。观察指导:教师点名,观察幼儿应答的情况。(如:声音洪亮、积极性高。)2、欣赏故事内容(出示幻灯片):(一)当小老鼠遇到困难时都是哪些小动物帮助了他?小老鼠又是怎样做的呢?(教师分别出示各种场景的幻灯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二)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小老鼠终于将大红果运回了家,他一个人

4、守着大红果,突然感到很没意思,你们想一想接下来小老鼠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想)(三)最后小老鼠和帮助过它的人一起分享了大红果。小老鼠现在可高兴了。重点:教师通过出示幻灯片,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根据画面预测故事发展,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察指导:教师点名,观察幼儿猜想表达的情况。(如:预测故事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等。)3、教师小结,体验分享活动:(一)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了,要相互帮助,有好的东西也要相互分享,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二)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教师再告诉幼儿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小老鼠分果果。(三)教师和幼儿一起体验分享活动(分发好吃的)。 重点:鼓励幼儿

5、给故事起名字,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鼓励分享,有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会更快乐。观察指导:教师点名,观察幼儿表达的情况。(如最后小老鼠是怎样做的?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什么?)。六、活动分析与思考:通过此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活动要兼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把握幼儿探索的动向,及时捕捉支持点,调整指导策略,准确地接住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建

6、,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2.加强活动过程设计的启发性。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主要是依靠提问来体现教学的启发性的。如何巧设问题,将教育意图通过问题向幼儿传递,激发幼儿的思维与想象,这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前应反复思考、推敲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提问应以开放式为主,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的思考,利于引发幼儿自由地表达和想象。同时提问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才会有话说,从而想说、敢说、喜欢说。3.活动中要让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主体性得以发挥。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追求活动的趣味性、主动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

7、活动,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活动中教师不要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要硬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而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帮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成功的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从以上的活动实例中,我在思想上都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看到了自己在成长,但要真正地做到把握好时机,在更多的活动实践中及时地转换好角色,仍需不断努力,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做一个及时反思的新型幼儿教师。七、活动反思:由于故事的趣味性较强,课件材料比较吸引孩子、支持情景的展开,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在各环节阅读中,孩子们能努力的表现自己,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够预测故事的发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1、因为上课那天班里一共来了12个孩子,所以都上了,层次各有不同,课堂气氛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2、怎样在语言领域活动中做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我们的一个新挑战。3、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艺术还要进一步的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