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41620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凤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蜀山小学张凤兰教材分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诗。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理解往往停留表面,理解凝练的诗文更有一定的难度,但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故事,本文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诗文对照,借助故事,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通过反复指导朗读,唤起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等方

2、法,体会诗人的内心的情感。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处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诗句、体悟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古诗节奏。3、 理清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诗歌导入,介绍作者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诗人,这位大诗人就

3、是“王维”,谁来介绍一下他:出示王维的资料;(板书:王维)2、 他17岁时就写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视频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王维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他当时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解除读文障碍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初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打上小问号。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3、初读检查:(1):读准字音:过渡: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你能读好这些生字吗?出示一类生字、二类生字,指生读、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2) :写字指导:过渡:同学们,

4、这些生字宝宝你除了要认识它们,还要能工整的把他们写下来,你能记住哪个字呢? 出示生字:佳、倍、扶、幼、忆、独、重、采、念、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提示容易出错的词语,重点指导“重”动画出示“重”笔顺,多音组词,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横画间距及长短),教师范写(口诀:一撇一横长,扁日在中央,土字立下方,竖直要稳当)生写字,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3) 字音能读准,字也能写工整,相信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出示词语: 一年一度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天各一方 思念指生当小老师带读:读的对,跟读,读得不对,我们就用正确的读音帮他正音理解词语:“我来比划你来猜”:理解“头插茱萸、登高

5、远眺”的意思 学生继续交流词义,师生借助多媒体共同解决难点 (4)选词填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梳理课文内容( )的重阳佳节到了扶老携幼、( )地去登高远眺,而王维却与家乡的兄弟们( ),他非常( )家乡的亲人,如是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生填写,出示答案,齐读。三:读诗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再次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指生读、(正音,评价)师指导给古诗画节奏、范读学生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2、过渡: 古诗也读的很有节奏感,相信文章也一定读的很棒,这篇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标一标。指四名同学读文,其他同学请认真听,请你们当小评委。 师生评价学生朗读四:了解文体,

6、初步体悟情感1、 同学们,你们发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文章中的小故事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学生交流(故事交待了古诗的写作背景,借助故事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2、 那么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指生回答)3、 过渡:是啊,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中国传统的佳节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交流) 4、 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一起头插茱萸、登高游玩、饮菊花酒,可谓“兴高采烈”,可此时的王维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生回答)出示句子: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指生读)(出示王维少小离家,独自在外地生活的小

7、视频,老师配乐讲解)交流看视频后的感受,再读句子,思考“这句话其实就是哪句诗的真实写照呀?”5、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指生读6、 如果你是王维,小小年纪在举目无亲的地方呆上两年,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板书:思念亲人),学生交流后再读诗句7、 那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会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拓展、布置作业1、 “家,亲人”永远是我们最深的牵挂,其实古代还有很多思乡的诗歌,出示静夜思,齐读。2、 作业布置:必做题: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练写课后生字词语。选做题:1、收集12首反映思念之情的古诗,理解诗意,试着背一背。

8、2、现在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请你调查一下现在的人们怎样过这个节的。 板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王维亲人 思念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中一些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生字、生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轻松的环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记忆字形,理解词义。在“体悟情感”的环节,注重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心理感受,并通过反复朗读加深情感体悟。 2、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沟通和生活的联系。本课教学设计中多

9、处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意思,结合平时节日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想象街上的热闹景象,感受重阳节的欢乐场面;在感受王维独自在外思念亲人方面,我设置了一些情境,如:“春天的时候,王维看到一家人出去郊游,他会想?夏天的时候,王维不小心生病了,躺在病床上的他会想?冬天的时候,外面寒风呼啸,王维冷着直搓手,这时的他又会想?”让学生将心比心体会王维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运用自制视频再现了王维少小离家,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的孤独场景,直观的动画会让学生更真切的体悟王维独自在外地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出示文中重点词句,反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最后布置学生收集、诵读思乡诗让学生再次体会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困惑和处理不恰当的环节,就是对文包诗教学重心的把握,我认为应该是以“诗”为核心,借助故事了解诗人当时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当时独特的内心体验,品悟古诗精炼的语言魅力,但在对“诗、文”的整体性把握方面还很欠缺,还需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