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39260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瓜片茶是绿茶中的名品,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它“只闻其名,未见其容”。绿茶按外形区分,可分为7种,一是扁平挺直状的,如西湖龙井;二是芽茸状的,如碧螺春;三是芽孢状或芽尖状的,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四是圆珠状的,如平水珠茶;五是眉条状的,如屯绿;六是针状的,如南京雨花茶;还有一种便是片状的,其代表品种就是六安瓜片了。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佣茶工,如法采制,并起

2、名“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枝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六安瓜片是随着我国茶类生产由团饼像散茶、由蒸青到炒青技术改革,为适应进朝廷入贡和市场消费需求,于清代乾隆年间在绿大茶基础上不断改进演化而成,距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石子岗、骆家庵一带。瓜片原产地起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质风味在诸多名茶中别具一格。六安瓜片的形成与发展深蕴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六安一大历史文化遗产,正是有了六安瓜片名茶文化的兴盛和传播,六安才赢得了“徽六名茶”之乡“金六安”之誉,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六安人民把品饮、馈赠六安瓜片茶作为一种高尚精神生活的象征而引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