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页次:1/12编号:SOP-Q0028-01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新订口 修订口原文件号:编制:部门审核:QA审核:批准:分发部门:QC目的:建立一个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所有品种,本企业所有洁净生产区域,QC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洁净工作室等责任者:QC主任、化验员规程:本规程引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1. 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我公司Q(设无菌操作 室,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操作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见本文附录一2. 抽样:供试品应按批号随即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 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可疑的样品,!缺陷选用疑 问的样品,但因机构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凡已能从药品、瓶 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长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 接判为不合格,无需要再抽样检验3. 供试品的保存: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以防供试 品中的污染菌因保藏条件所引起致死、损伤或繁殖。
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该保持原有包装状态,严禁开启,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4. 检查:4.1. 使用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 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 精棉球、紫外灯(365nn波长)4.2. 检查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使用设备、仪器、 人员及无菌操作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见本文附录二除另有规定外,供 试品制备成供试液后,均在均匀状态取样制成供试液后,应该在60分钟内 注皿操作完毕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编号SO—QC—028-01页次:2/124.3. 培养: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C,霉 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5—28C,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士 1C,检验结果的 报告以1g、1ml或10crh为单位4.4. 复检4.4.1. 菌数测定不合格者应复检,控制菌检查以一次检出为准,不再 复试,但应保留检出菌株一个月备查。
4.4.2. 以复试项下不合格项目为准,作单项复试复试需另取同批号 样品,测定2次4.4.3. 复试报告,以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4.5. 检验报告4.5.1. 检验报告以1g、1ml或10cr!为单位4.5.2. 测定菌数报告,以每次测定结果全部平均值报告4.5.3. 控制菌按检验结果报告,如未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 抽样检验结果未检出XX菌”,如抽样中任意一样品要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抽样,检出XX菌,不符合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4.6. 培养基、试药及稀释剂的相关内容见本文件附录三4.7. 供试液的制备:按供试液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可采取适宜的方 法制成供试液4.7.1. 供试品的取样及注意事项供试品取样应有一定数量,以使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正常的供试品一 般每批应随机抽取两瓶或两盒以上的包装单位,检验时每次应分取两(盒)以上的样品共10g或10m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供试品在检验前,应严格保持包装的原有状态,不得启开,并放在阴凉 干燥处,防止微生物再繁殖,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凡已将原包装启开,则无 代表性应另取样。
供试品稀释后须在1 -2小时内操作完毕,防止微生物繁殖或死亡供试品稀释成供试液后,应在均匀状态下取样,凡因抑菌或不溶于水的 剂型,其供试品应作特殊处理后进行检验4.7.2.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入稀释剂90ml中,混匀,作 为供试液油剂可加适量聚山梨酯80,混匀,吸取相当于10g或10ml供试品,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编号SO-QC-028-01页次:3/12再稀释成100m作为供试液;合剂(系指含王桨或蜂蜜者,下同)可用供试 品作为供试液4.73 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液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0.9新菌氯化钠溶液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后作为供试液在制 备过程中,必要时可加适量聚山梨酯80,并适当加温,但不应超过15C1)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 (5m)加入含溶化的无菌司盘80 5g、单硬脂酸甘油酯3g、聚山梨酯80 10g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 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C左右的0.9新菌氯化钠溶液约80m,边加边搅拌, 使供试品充分乳化,作为供试液1 : 20)2) 肠溶胶囊(片)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含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pH6.8> 100ml的锥形瓶内,于45C水浴中,保温、振摇,使溶解,作为供试液。
3) 含抑菌成分的供试品照《中国药典》000年版附录“微生物限度 检测法”制备供试液4.8. 对照用菌液4.8.1. 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大肠杆菌的对照菌株 为[CMCC(B)44 102]其余对照菌株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取相应菌株的营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 内,培养18-20小时后,稀释至1 : 106对照菌的加入量为50-100个4.8.2. 菌种短期保存法:凡使用菌种,一般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上,经 37C培养18-20小时,取出在5C的冰箱内保存备用即可,每月接种传代一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次,数周内不致死亡4.9. 检查法4.9.1. 检查前的准备:A. 用具的洗涤与灭菌试管:使用过的试管经消毒后,将培养基倒出,用清洁液洗刷,用纯化 水冲洗4—5次,倒立,晾干备用灭菌前,用棉塞塞上管口,牛皮纸包紧, 扎紧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编号SO—QG-028-01页次:4/12B. 吸管:使用过的吸管用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用纯化水冲洗4—5次, 晾干,备用。
灭菌前,在吸管上端距0.5cm处塞入约2cm左右的适当疏松棉 花,用牛皮纸裹紧C. 研钵:使用过的研钵用清洁液洗刷后用纯化水冲洗数次,晾干备用 灭菌前,用牛皮纸将钵体和锤包裹D. 培养皿:使用过的培养皿经消毒后,将培养基倒出,用清洁液洗涮, 用水冲洗4—5次,倒立、晾干各用灭菌前,根据消毒器内经大小用牛皮纸 包数个培养皿,扎紧将上述包好的用具,放在121C的高压蒸汽消毒器中,灭菌30min后, 放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定点位置,备用将所有已灭菌的培养皿、三角瓶、吸管(1ml、10ml)、稀释剂及供试 品等移至无菌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 操作中人出操作间将全开启无菌室紫外线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并使其工 作30min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线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 鞋,再用0.1%新洁尔灭或用75%乙醇棉球擦手,并擦拭供试品瓶、盒、袋 等的开口周围,待干后将供试品瓶、盒、袋启封,启封后先检查瓶盖内侧及 瓶口周围有无生霉、长螨的迹象,对肉眼可见疑似者,若经证实为生霉、长 螨即可判定为不合格,无须继续检验4.9.2.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4.9.2.1. 检查程序(如下列图1)。
4.9.2.2. 操作步骤a. 供试液制备:经阴性对照联样后,按各类制剂备供试液的方法(见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0供试液的制备)制备b. 稀释及取样稀释:取1ml吸管1支,吸取混匀的1 : 10供试液(或原液,1: 20供 试液)1ml,在离稀释剂液面上约1cm处,测管壁注入装有9ml的稀释剂的 试管中,混匀成1 : 100 (或1 : 10, 1 : 200)的稀释液吸样:用上述吸管分别取1 : 10供试液(或原液,1 : 20供试液)1ml, 注入2~3个平皿中,以另一支1ml吸管,按上述操作下一级的稀释与吸取c. 注皿与干燥(图1)供试1 : 10亠1 :供试 ■100> 1 :10001 : 10供试液—1 :1001 :1000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编号SORQO028-01页次:5/12注皿培养菌落计报告事先将培养融化,置45C水浴中,备用,当供试液及各稀释液均注入平 皿后,以上述培养基倾注入平皿,每平皿约5 ml,转动平皿,使样液与培 养基混匀后,置水平台上待凝。
培养基凝固后,在净化条件下开盖倒置或换 灭菌的陶瓦盖,使平板干燥,减少平板表面的水分,防止菌落蔓延生长,干燥时间一般在3h左右,干燥时间计入培养时间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d. 培养:将上述平板倒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菌于30~35C 培养48士 2小时,霉菌于25~28C培养72±2小时e.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于5~10倍放大镜 检查,是否遗漏若平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分辨,仍以I个或 2个以上菌落计数标准操作规程标 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编号SORQO028-01页次:6/12平板上有片状菌落或花斑样菌落蔓延生长以及平板受到污染的情况,该 平板计数无效当同一稀释级使用2个平板时,应采用2个平板菌落数的均值为平均平 板菌落数,若2个平板菌落数相差在职倍以上时,该稀释级不宜采用,但不 包括2个平板菌数均在15个以下的情况(15个以下两平板菌落数允许幅度 0~4, 2〜5,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