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导则SL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38532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评价导则SL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资源评价导则SL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资源评价导则SL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资源评价导则SL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资源评价导则SL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评价导则S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评价导则SL(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国科1999169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主持并为主编单位,以 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 环境水利研究所为参编单位制定的水资源评价导则,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 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本标准自1999年5月15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 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刖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

2、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 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 及要求作了说明。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 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

3、: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1总则2 一般规定3水资源数量评价4水资源质量评价5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条文说明1总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为适应水资源评价 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

4、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2水量水质并重。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他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2 般规定2.0.1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国家及相应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的需要; 为专项工作开展的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专项工作的需要。2.0.2水资源评价应分区进行。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 评价均应使用统一分区。各单项评价工作在统一分区的基础上,可根据该项评价的特点与具体要求,再 划分计算区或评价单元。水资源评价

5、应按江河水系的地域分布进行流域分区。全国性水资源评价要求进行一级流域分区 和二级流域分区;区域性水资源评价可在二级流域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出三级流域分区和四级流域 分区。水资源评价还应按行政区划进行行政分区。全国性水资源评价的行政分区要求按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地区(市、自治州、盟)两级划分;区域性水资源评价的行政分区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自治州、盟)和县(市、自治县、旗、区)三级划分。水资源评价应以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观测和试验工作。分 析评价中应注意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之间的资料衔接。水资源评价使用的各项

6、基础资料应具有可靠性、合理性与一致性。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采用日历年,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可根据需要采用水文年。计算 时段应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选取。水资源评价应根据评价任务要求,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新理论、新技术、新方 法,逐步实现评价工作的标准化、标准化,建立健全各级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环境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对前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全面补充修订 或再评价。3水资源数量评价水汽输送用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描述。全国和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汽输送分析计算,其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1将评价区概化为经向和纬向直角多边形,采用边界附近探空气象站的风向、风速和温度

7、 资料,计算各边界的水汽输入量或输出量,统计评价区水汽的总输入量、总输出量和净输入量,并 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2根据评价区内探空气象站的湿度资料,估算评价区上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应采用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降水量评价。测站和资料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用的雨量观测站,其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在降 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站要适当加密,同时应满足分区计算的要求。 2采用的降水资料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成果。3计算分区降水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采用同步资料系列;而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 规律,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系列。4资料系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评价区大多数测站的观测年数

8、,防止过多地插补延长, 又要兼顾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并做到降水系列与径流系列同步。5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有缺测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延 长,经合理性分析后确定采用值。降水分析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各分区及全评价区同步期的年降水量系列、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2以同步期均值和Cv点据为主,不足时辅之以较短系列的均值和Cv点据,绘制同步期平 均年降水量和Cv等值线图,分析降水的地区分布特征。3选取各分区月、年资料齐全且系列较长的代表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 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及其发生月份,并统计不同频率典型年的降水月分配。4选择长系列测站,分

9、析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包括丰枯周期、连枯连丰、变差系数、极 值比等。5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测站的同步资料,分析各流域或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丰枯遭遇情况,并可用少数长系列测站资料进行补充分析。蒸发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水文要素,评价内容应包括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干旱指数。 水面蒸发的分析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取资料质量较好、面上分布均匀且观测年数较长的蒸发站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选取的测 站应尽量与降水选用站相同,不同型号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应统一换算为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 量。2计算单站同步期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绘制等值线图,并分析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陆面蒸发量宜采

10、用闭合流域同步期的平均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的差值表示。应绘制同步期平均 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图,并进行地区分布特征的分析。干旱指数宜采用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2主要河流(一般指流域面积大于5000km2的大河)年径流量计算。3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算。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人海、出境、入境水量计算。6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7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凡资料质量较好、观测系列较长的水文站均可作为选用站,包括国家基本站、专用站和 委托观测站。各河流控制性测站为必须选用站。2受水利工

11、程、用水消耗、分洪决口影响而改变径流情势的测站,应进行复原计算,将实 测径流系列修正为天然径流系列。3统计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历年逐月天然径流量,分别计算长系列和同步系列年径流 量的统计参数;统计其他选用站的同步期天然年径流量系列,并计算其统计参数。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选择河流出口控制站的长系列径流量资料,分别计算长系列和同步系 列的平均值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1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分区年径流量系列;当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时,根 据控制站天然年径流量系列,按面积比修正为该地区年径流系列;在没有测站控制的地区,可利用 水文模型或自然地理特征相似

12、地区的降雨径流关系,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列;还可通过逐年绘制 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从图上量算分区年径流量系列,经合理性分析后采用。2计算各分区和全评价区同步系列的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其中,同步系列长 度的选定原则同。3应在求得年径流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的计算。入海、出境、入境水量计算应选取河流入海口或评价区边界附近的水文站,根据实测径流资料 采用不同方法换算为入海断面或出、入境断面的逐年水量,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择集水面积为3005000km2的水文站(在测站稀少地区可适当放宽要求),根据复原后 的天然年径流系列,绘制同步期

13、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以此反映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2按不同类型自然地理区选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代表站,分析天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情况,分析内容同。3选择具有长系列年径流资料的大河控制站和区域代表站,分析天然径流的多年变化,分 析内容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应符合以下要求: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 提下,通过蓄、弓I、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 重复利用)。2某一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应大于当地河川径流量与入境水量之和再扣除相邻 地区分水协议规定的出境水量。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分

14、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查清水文站以上控制区内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作物耕作方式等 各项人类活动状况。2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当地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的影响程度,对当地实测河川径流量 及其时程分配作出修正。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应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获取评价区以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1地形地貌、地域地质、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2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3灌溉引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开采井数、单井出水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地下 水动态、地下水水质。4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

15、,岸溶地下水分布区还应有岩溶分 布范围、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既应按本导则2.O.3条和2.0.4条规定进行分区,还必须按以下要求划分 类型区:1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评价区划分为平原区、山丘区,称一级类型区。2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基岩山丘区、岩溶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将平原区划分为山前倾斜平原区、一般平原区、 滨海平原区、黄土台塬区、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山间河谷平原区和沙漠区,称 二级类型区。3根据地下水的矿化度,将各二级类型区划分为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区,称二级类型 亚区。4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二级类型区或二级类型亚区划分为假设干水文地质单元,称计算 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灌溉定额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给水度、降水人渗补给系数、 潜水蒸发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渠潜入渗补给系数、井灌回归系数、渗透 系数、导水系数、越流补给系数。2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尽可能与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同步,应进行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3地下水资源数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计算,并要求分别计算、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