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36840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9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系统集成部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 系统集成部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 2016年5月文档更新记录日期更新人版本备注2016/4/8V0.1搜集相关规范并创建文档及主干2016/4/15V0.5根据主干进行内容丰富2016/5/8V0.9调整文档结构增减相关内容2016/5/12V0.91修改、补充相关内容,重新排版2016/5/16V1.0修改、补充相关内容1. 目录1局房61.1局房分类标准61.2局房组成71.3局、站址选择71.4局房建筑设计92机房布局与环境要求102.1机房工艺要求102.2通信机房环境要求132.3机房照明要求132.4机房设备布置要求152.5机房安全162.6空调安装1

2、62.7电缆进线室要求183机架、槽道安装规范及工艺203.1走线架相关规范203.2架托背安装223.3机架要求223.4安装机柜243.5安装电缆槽道263.6电路板安装规范283.7配线架安装工艺284机房布线规范及工艺284.1通信机房布线要求294.2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294.3线缆连接304.4地线排的安装及制作314.5各设备地线在地线排上的安装314.6电缆敷设324.7光缆敷设354.8绑扎要求394.9电缆端头处理404.10设备连接器的线缆选择414.11电缆通道424.12同轴电缆465电源系统及接地465.1电源熔丝475.2电源箱的安装485.3安装电源线铁线槽48

3、5.4蓄电池495.5供电系统505.6防雷接地516网络设计、网络组织546.1网络设计原则556.2网络结构选择原则557设备清洗要求557.1在线清洗557.2离线清洗567.3常见清洁剂568设备安装要求568.1局站设备安装578.2交接设备安装599施工前检查609.1对机房的要求619.2环境检查619.3安全检查629.4对器材的检验639.5器材清点和外观检查639.6对设备的检查6410硬件安装及检查6510.1机架及外围终端设备6610.2配线架及电池6610.3布放线缆6710.4接地检查6710.5通电前检查6810.6硬件检查测试681 局房参考自:900MHzTD

4、MA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DGTJ08-2023-2007集约化通信局房设计规范1.1 局房分类标准1.1.1 局房分类根据局房的重要性质、功能定位、服务范围和建设规模等,将其划分为一类局房、二类局房、三类局房。类局房应按通信枢纽设计,内设大型交换机房、大型骨干传输机房、中心数据机房、中心IDC机房、有线电视总前端等。二类局房应设中型交换机房、骨干传输机房、有线电视分前端等。1. 一类局房 station class A具有枢纽特征的大型、综合性通信建筑。2. 二类局房 station class B具有汇聚功能特征的中等规模的通信建筑。3. 三类局房 station class C除上

5、述一类、二类局房外的较小规模的通信建筑。1.1.2 机房分类用于放置具有交换功能的通信设备的房屋。1. 无人值守机房通过远程进行监控管理并且现场通常无人值守的机房。2. 用户接人机房设在用户密集的商务楼或小区建筑内,也可是独立建设的靠近用户并直接连接用户分配网的设备用房(含移动通信基站机房。3. IDC 局房即互联网数据中心局房,用户将自用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托管在该局房内,以高速的出口带宽接入互联网,满足上网时速、经济、安全等要求。4. 辅助用房为保证局房正常运行的服务和配套用房。5. 照明保障当市电电源中断,由应急发电系统供电时的照明。1.2 局房组成1. 局房可由机房和辅助用房组成。机房

6、包括:交换传输设备机房、光缆(电缆)进线室、动力设备机房、无线通信设备机房、网管中心、监控室等。配套辅助用房包括:变配电间、应急发动机房、消防设备用房、安防值班室、储藏室、卫生间、业务受理厅等用房组成。2. 各类局房设计可按用规模确定相应的机房及必要的辅助用房。一、二类局按有守局房设计,三类局房宜按无人值守局房设计。)1.3 局、站址选择1.3.1 局址选择1. 局房的选址应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满足通信安全要求,方便通信管线及配电线路等设施的设置,合理布局,便于通信运营企业共同建设和管理。2. 新建一类局房不应与其它工业(非甲、乙类)或民用建筑物合建。二类、三类局房不宜与住宅合建。当二类、三类局

7、房必须设在其它工业或民用建筑物内时,应设专用出入口、实体防火墙,并与建筑物的其它部分有效分隔。3. 新建各类局房应与已建或拟建高压变电站、轨道交通、广播电视发射塔、雷达天线等强电磁波干扰源和有放射性辐射源的设施保持安全的距离,或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4. 新建的一、二类局房不应与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材料的建筑物、堆积场或加油(气)站等建(构)筑物贴邻建造。新建的三类局房不宜与上述建(构)筑物贴邻建造。5. 改建局房应考察原建筑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和通信安全。对达不到要求的,应在改建时使其符合各类安全规定。6. 新建一、二类局房不应建在地下室;三类局房不宜建在地下室;当三类局房必须设在地下室时,应避

8、开上部或相邻部位有卫生间、浴室、空调机房、汽车坡道等有漏水隐患的房间,同时需采取有效的防涝及防潮措施。7. 新建局房楼顶层或场地内安装微波、移动通信天线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保持良好景观。8. 移动电话局一般不单独设立局所,不建移动电话局专用局房。9. 移动电话局宜与综合电信大楼、市话局或长途局设在同一建筑物内。在选择合适的综合电信大楼、市话局或长途局时,宜满足下列条件:10. 局址位于市中心附近;11. 有安装设备的机房和电源可资利用;12. 便于移动电话局与市话汇接局和长途局连接;13. 当与市区基站合设时,建筑物高度(或有可能采取其他措施)能满足天线高度要求。14. 当移动电话局不能与综

9、合电信大楼、市话局或长途局合设时,局址宜选在市中心附近且与需要连接的市话汇接局和长途局靠近的建筑内。15. 在特大城市,考虑到网路安全及服务区划分,局址不易过分集中。16. 移动交换中心的局址选择应以满足网络规划和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为主,需要考虑传输、供电、机房建筑、运营维护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综合确定。17. 在同一城市有多个移动交换机时,考虑到网路安全和控制区域的划分,移动交换中心的局址不应过于集中。1.4 局房建筑设计1. 运行时产生较大噪声的设施,如应急发电机房、空调室外机平台等应避开相邻建筑布置,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2. 新建局房应满足多家通信运营企业集约化共建的需要。机房应按各家

10、运营企业需要单独设置,避免设备、管线相互干扰。当三类局房的机房可在大空间内统一布置,并应按不同业要独避免设备、管线交叉。3. 新建机房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局内应改善条件建设或不设外窗,设置外窗时应满足节能设计要求。4. 当机房设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时,机房应按设备供应商的计算设置泄压口。5. 对不设中央空调而常年使用空调的机房,应统一设置室外机平台。室外机平台应设在与机房相邻的位置,同时应满足空调设备运行需要,并宜采取美化遮挡。6. 安装通信设备的机房及辅助房上层不应设置易产生积水的用房。7. 局房屋面防水设计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KGB50207的规定。新建一、二类局房屋面防水等级应为I级的多道

11、防水设防,三类局房宜为II级的多道防水设防。改建的三类局房应通过有效措施达到II级设防要求。局房顶层不宜设置安装通信设备机房。当通信设备机房必须设在顶层时,屋面应采用有效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包括高分子卷材在内)的三道防水措施达到设防要求。8. 新建局房屋面应考虑预留空调室外机组、天线等设备的基础及荷载。9. 局房内走道净宽度,单面布置机房不应小于1. 5m,双面布置机房不应小于1. 8m,走道的净高不应低于2. 4m。改建的三类局房宜在满足设备安装前提下,确保走道净宽度。10. 局房各工作用房临走道、过厅的门宜外开,门洞宽度不宜小于1.5m,门洞高不小于2.2m。不安置设备工作房的外门,宽度

12、不宜小于0.9m。改建的三类局房宜通过改造达到外门向外开启。11. 各类多层局房应配置兼供搬运设备用的直跑楼梯,直跑楼梯的数量可根据局房类别和建筑结构决定,三类局房内应配置不少于一个兼供搬运设备用的直跑楼梯。直跑楼梯的门洞净宽度不宜小于1. 5m,门洞、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 2m。局房内楼梯各层的平面位置应上下一致。楼梯宜靠外墙自然采光。12. 新建多层局房宜设置运送设备的电梯,电梯可与消防电梯或客梯兼用。电梯载重量不宜小于1吨。1.4.1 局房的层高1. 新建局房的层高,应按通信设备高度、电缆桥架高度、消防设备及空调设备施工维护所需空间,结合结构梁板高度确定。在多家运营企业需要层高不同的情况

13、下应统一协调,满足设备安装需要。2. 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设备较少也可以合设。3. 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UPS电源(小于10KW)可安装在主机室和终端室,中大容量UPS电源(大于10KW)应安装在电力室。4. 机房应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并选址安装设备和操作维护的耑要。5. 机房内设备的排列应以提高机房面积有效利用率、便于维护、整齐美观为原则来设计。2 机房布局与环境要求参考自: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甚高频海岸电台工程设计规范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

14、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1 机房工艺要求1. 机房建筑耐久年限应不少于50年。2. 机房建筑抗震烈度等级应按当地基本地震烈度考虑,对于六度以上地震烈度的地区,抗震烈度等级应提高一度。3. 机房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4. 暖通、排水、环保和消防等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5. 数据机房、业务操作机房和供配电机房等专用机房,可根据需要设置辅助用房。2.1.1 机房土建1. 高度一般梁下高度和风管下的净高度,建议上走线时不低于3m,下走线时不低于2m;2. 门窗门高大于2m,宽大于1m,单扇门即可,门、窗应加防尘橡胶条密封,最好装双层玻璃严格密封;3. 地板一般通信机房地板承重应大于600kg/m2,电源蓄电池机房大于800kg/m2,机房外的地方不低于300kg/m2。一般要求机房内应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