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34520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制度一、科室建立护理缺陷、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缺陷、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每月组织讨论一次缺陷、事故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二、发生缺陷、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消除由于缺陷、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三、发生严重缺陷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证据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四、缺陷、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五、发生事故缺陷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经查实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2、。六、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进行思想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七、各护理单元每月向护理部汇报缺陷、事故发生的情况;发生严重缺陷必须当日内书面汇报;发生事故必须即刻口头汇报,当日书面汇报。八、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九、对于各类的差错、事故应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处理。附:医疗事故定义及分类标准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

3、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附:差错的概念及医疗护理差错参考标准凡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事故与差错的区别主要时后果的差异,凡事故产生均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护理差错参考标准一、错抄、漏抄医嘱,影响病人治疗者。 二、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三、做药物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

4、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四、发生度褥疮、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五、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六、各种检查、手术遗漏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影响手术及检查者。七、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八、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留取,未及时送检,未经查对采错标本或送错标本,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九、对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检,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十、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发放无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