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34421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1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科书来源:初中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王丹丹 /吉林省桦甸市第七中学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呈现)出示图片“六作塘”遗址出土的大舵杆和戚继光刀用实物史料教学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T呈现)“六作塘”遗址出土的大舵杆并进行文字介绍,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大小,为与其他两次航海对比,做铺垫,同时,出示历史实物史料图片郑和宝船使用的铁锚、郑

2、和下西洋600周年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意义。(二)新课教授1.郑和下西洋(1)了解郑和下西洋阅读材料,结合课本70-72页内容,以及人物扫描和相关史事和“六作塘”遗址出土的大舵杆等图片回答问题:(PPT呈现)出示文字史实资料,“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初步明确郑和远航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设置疑问引入郑和下西洋这一内容的学习。出示任务:郑和是谁?西洋在哪?反馈指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小组互助讨论,教师巡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学生回答。郑和: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明朝太监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西

3、洋: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阅读材料了解史书中所记述的郑和下西洋,与历史上另外两次航海做对比: 材料:(上)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十(2)对比分析出示任务:阅读课本70-71页,郑和下西洋部分内容,完成表格,与哥伦布和达迦马这两次航海壮举进行对比。教师提示:主要从航海的时间、人数、船只数量、船只大小,航海规模来对比。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迦

4、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000多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最多200多艘,最少60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时间最早、最长,范围最大,人数最多,船只数量多和规模大。说明我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出示任务:郑和下西洋,如此大规模航海,条件和目的分别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5、: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出示任务:郑和下西洋所交流的物品有哪些?这些物品都作何用途?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交流物品: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结合课本71页:“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部分内容理解,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出示任务: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踪迹都到过哪里,真的去过

6、那么远的地方吗?阅读材料:材料一: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市鸡场街的路口,矗立着一艘“郑和宝船”模型,这是为庆祝郑和下西洋608周年,而耗巨资打造的。材料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巡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学生回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出

7、示任务:那么郑和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反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巡视,然后学生回答。郑和: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出示任务: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教师播放视频郑和七下西洋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巡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学生回答。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找出课本所涉及的这些国家,包括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了解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这些国

8、家。出示任务:郑和远航的过程和结果。过程: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结果: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如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出示任务:怎样评价郑和的远航?有何意义?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并回答问题。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师生小结:一是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交往

9、,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友谊。 二是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中国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PPT呈现)出示图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路线,进行对比。得出结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比郑和下西洋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与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2.戚继光抗倭(PPT呈现)出示图片:戚继光刀结合文字资料“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他带领戚家军抗击倭

10、寇,保卫国家,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把戚氏军刀就是戚继光英勇抗敌、大无畏精神的见证。”出示任务:戚继光是谁?什么是倭寇?什么是倭患?(引入戚继光和倭寇的介绍。)出示明确:戚继光简介: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

11、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总结归纳:朝代明朝中期、人物戚继光、军队戚家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图片资料戚继光故里与戚继光兵器馆、鸳鸯阵等,及文字资料戚家军的凯歌,阅读课本72-74页内容,回答问题:材料: 凯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q编出示任务:结合课本回答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戚继光的戚家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反馈指导:戚继光的军队戚家军,军

12、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能够同仇敌忾,拥有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教师设疑:戚家军取得了哪些战绩?怎样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抗倭的战争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反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戚继光抗倭在明朝中期,将领是戚继光,作战军队是“戚家军”,抗倭概况: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又在福建、广东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解除。人物评价是他是中国历史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战争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教师设疑:(PPT呈现)戚继光和“戚家军”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反馈指导:

13、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探究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1.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PPT呈现)材料: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馈指导:学生结合资料和图片理解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明确: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三)课堂小结(PPT呈现)本课总结:本节课的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教师小结:无论是对外交往还是战争冲突,都必须有强大的国力,才能一直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就是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三、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