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34137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开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改革问题初探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高校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因此,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高校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程度对于经济社会开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开展之后,面对高等教育开展的新形势,如何改革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近年来高校开展概况及特点1.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2022年底就超过了2,300万人,居世界首位。在高校数量没有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总规模的急剧扩大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高

2、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有些高校尤其是省属省管高校在校生规模在近一两年的时间内上升了两三倍。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导致教育教学资需求的急剧上升。分开了资的有效支撑,增长很难持续,或者以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为代价。高校教育教学资的扩张主要表现为:第一,空间资的扩大,如新校区的建立,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第二,教师队伍的快速增长,一些中等规模的高校每年招聘100多名的新教师,以便尽快降低生师比;第三,基于资扩张而引致的财务支出上升,其中银行贷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资扩张的另一种最快的方式就是高校的合并。基于资共享理念的高校合并在短期内造就了一批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2.高校办学活动发生了明显的

3、构造变化从各高校开展定位演变来看,一个根本的趋势是高校的办学层次在不断进步。就人才培养而言,专科层次的高校努力申办本科层次,然后逐渐可以培养硕士、博士。从学校整体定位来看,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的梯级开展定位。此外,很多高校提出了办国际化大学的目的。姑且不管某些高校开展目的的定位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这种“同质化”的开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高校办学活动的构造变化必然对其资配置,尤其是管理体系的运转产生重要影响。3.高校办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办学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1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管

4、理部门与高校之间逐渐建立了调控、监视、指导、评价的关系。与10年前相比,高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均得到了强化。二是法制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的公布,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活动以及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行为标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已经被普遍承受。三是高等教育供求的变化。在进入群众化教育阶段之后,虽然目前高等教育总需求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但随着人口年龄构造的变化,这种状况正以较快的速度向“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状态演变。此外,就业预期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四是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10余年来,民办

5、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效劳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随着“承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这一理念逐渐被人们承受,他们也许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教育效劳。境外高校及培训机构越来越重视我国庞大的教育效劳市场,越来越多的境外高校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进入我国教育效劳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开放,人们对教育效劳质量的要求也不断进步,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可能更加青睐国外多文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五是言论环境的变化。社会言论对高等教育的广泛关注,首先起因于高等教育近年的快速开展以及获得的显著成效,但社会言论对高等教育以及高校开展的“负面”评价更容易引起广泛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

6、众对高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大学城建立、扩招等比较宏观的问题,高校内的商业贿赂、招生黑幕、学术造假、运行效率低下、学生状告学校等微观问题,更容易引发公众对高校开展状况的关注。二、目前高校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目的不统一管理目的应该服从效劳于高校的办学目的。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效劳社会三项职能的划分,学校不同的办学活动具有更加详细的办学目的,并形成一个目的体系。在大的管理体系内,详细的办学活动又有相应的小的管理体系,如教学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后勤保障管理体系等。这些根据详细活动构建的体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络,构成了学校整体的管理体系,并为实现学

7、校的办学目的发挥着作用。在当前高校的管理体系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教学、科研、学生、财务等各个子体系的管理目的不能很好地统一到学校办学的大目的下,而是各个系统、部门各自为战,甚至“诸侯割据”。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部门较少考虑学生和科研工作,而从事学生和科研工作的部门较少考虑教学工作。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学院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二级学院教师的重复引进,既浪费了资又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目的的不统一往往导致部门、学院各自为战,引发不必要的推诿和扯皮,有利益的工作大家抢着干,没有利益的工作尽量不干,最终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整体办学目的的实现。在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高校应尽快改变传统

8、的组织构造,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构造合理、职责明确、目的统一的新体系。2.管理理念贯彻不彻底、不准确“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等管理理念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了,但有的高校在贯彻这些理念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时代的受教育者,高校的办学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表达出“以人为本”的特点,但有些高校的某些工作可能走向了极端,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中,“降低要求”甚至“不要求”。最近几年,学生状告学校的事例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管理制度确实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是处在言论漩涡中的高校在学生管理等方面越来越战战兢兢,将当被告看成是一件很不荣耀的事情,这反映了学校并没有将学生视作对等的主体。这种心态下的“依

9、法治校”难免走样。假设管理理念不能准确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行为就很难做到标准化,学校的管理活动必然处于疲于应付的境地,管理的效率也很难进步。3.队伍建立滞后于管理工作的要求近几年,高校在加强教学科研队伍建立方面投入很大,成效也很显著,但多数高校的管理队伍的建立明显滞后于教学科研队伍的建立,缺乏一支职业化的管理队伍,很多日常性的管理工作甚至也由教学科研人员兼任。教育部曾就“双肩挑”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但收效甚微,高校管理机构中“双肩挑”人员比重仍然很高。在“教授治学,专家治校”的治理构造中,“专家”指的是学校管理这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而不是其他领域的教授。管理才能主要来自理论和必要的训练,而不是讲授一门课程。教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并不一定适宜从事详细的管理工作。“教而优那么仕”现象在很多高校的管理队伍建立中都有表达。大量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退出教学科研一线,承担详细的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没有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的表现之一。同时,这种管理人员的选拔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专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4.管理制度建立不到位管理制度是对管理活动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规定,是管理行为的根本根据,缺少了制度的支持、指导,管理行为必然不标准、不稳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