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33907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施工方案设计7630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安全保证体系 3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标准 6第五章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法 7第六章有限空间的相关知识普及 9第七章应急救援组织措施 13第一章 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1 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DBJ01-62-2002)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5)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JGJ46-2012)1.4 电力隧道建设技术标准 ( Q/GDW -02-1-3101-2012)1.5 中华人民国劳动法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 及市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第二章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良乡北220kV输

2、变电工程(电缆隧道)(第四标段)。为配合良乡北220kV变电站外电源电缆敷设要求,需从破口点 良乡北站新建一段电缆隧道。新建L4线隧道起点与L3线终点连接,沿规划清苑北街东红线以 西2.0m位置向北至拟建良乡变电站。本标段建设规模:新建 L4线桩号1+2601+435的2.6mX 2.9m 暗挖单孔隧道 175m、L4 支线 10#井支线桩号 0+0000+015 的 2.0m X 2.3m暗挖单孔隧道 15m L4线桩号1+4351+994的2.6mX 5.1m 暗挖双层隧道559m L5线桩号0+0000+065的2.0mX 2.3m暗挖单 孔隧道 65m、L6 线桩号 0+000 0+0

3、65 的 2.6mX 2.9m 暗挖单孔隧道 65m。新建L5线、L6线隧道起自L4线14#6.0mX 8.5m三通竖井,向西 穿越规划清苑大街后,终点与良乡北站东侧预留隧道连接。本工程为电力隧道、 竖井及暗挖隧道新建地下工程,因此,本工 程所有工作均为有限空间作业。第三章 安全保证体系1、安全目标本工程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特 点,制定如下目标: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为: “五无、一杜绝、一创建” 。2、“五无”,即:无重伤、无死亡、无塌方、无中毒、无火灾。事故 率发生率控制在零。3、“一杜绝”即:杜绝重伤

4、以上(含重伤)伤亡事故。4、“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5、本工程安全防重点为:临电安全、消防保卫、小室防毒气等。2、安全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安全工作 项目部组织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细则,组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见下图:安全教育质 量 安 全 文 件 学 习日 常 安 全 教 育特 殊 工 种 培 训安 全 操 作 培 训安全领导小组安全管理总目标:无死亡、火灾、塌方及其它因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杜绝重伤事故。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安质部部长、专职安检工程师、专职安 全员

5、及各工种班组的领班组成。 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副经理 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检工程师 负责日常的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 从 项目经理至施工班组层层明确安全岗位职责,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 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2.1建立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 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2.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部门、各工种的各自特点制 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检 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并由各级安全组织督促 检查,加以落实,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6、。2.3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日,解决 和处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进行巡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有24小时分班作业时,每班都必须有领导值班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做到只要有人作业,就有领导值班,值班领导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值班 记录。2.4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和每日班前安全讲话制度,项 目经理亲自主持定期的安全生产例会,协调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督促班前安全讲话活动,检查活动记录。2.5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每个生产班组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 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1、小室作业环境标准1.1 氧气不得低于 20%(按体积)1.2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一氧

7、化碳浓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人员进入 超过规 定浓度的作业面时,浓度不得大于 100mg/m3其作业时间不得大于30 分钟; 二氧化碳不得大于 0. 5% (按体积) 氮氧化合物浓度不得大于 6mg/m3 二氧化硫浓度不得大于 l5mg/m3为了确保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安全,首先要认真做好施工 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组织、材料准备、机器具准备、危险 源的识别,抢险设备的准备,并将方案上报公司安全部、监理单位、 基建科工程项目部,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本工程施工场所为隧道及井室,根据本工程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危险源识别分析:(1)用于本工程井室及隧道施工主要是电焊、氩弧 焊、

8、氧气乙炔气切割施工时的有害气体对人身的危害。 (2)小室硫化 氢等气体毒害。(3)绝氧危害。 1、施工人员进入检查室施工前将检查室上人孔二井盖打开通风透气, 同时在隧道施工工作坑向隧道利用通风换氧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换氧, 通风 30 分钟后,对隧道及井室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符合标准后施 工人员方可进入地沟及检查室;并且每隔 60 分钟对地沟及检查室的 有毒气体进行复测,做到边施工边检测。2、施工进行时应在井室的另一个人孔安装一台送风机(共二台:其 中备用一台),使小室空气产生对流,并将有毒气体从另一个孔排出 小室外。3、施焊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墨镜等劳动防护用品。4、现场安排二名管理人员值

9、班,每 6 小时进行轮换。5、每个隧道工作面及每个井室的作业人员与地面上的值班人员各配 二台对讲机, 每 15 分钟或者 30 分钟通一次对话, 发现问题立即采取 应急措施。6、焊机、氧气乙炔气可放在地沟及检查室外面的施工区域,氧气、乙炔气瓶相距5m以上,距明火作业不小于10m7、安全救护设备一览表:材料设备名称数量备注鼓风机10台备用三台正压式呼吸器2台检测仪2台金杯车1辆对讲机8台小汽车1辆干粉火火器30只防毒面具20套8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事故发现人- 项目部事故处置值班- 项目部抢救人员- 项目 部主要负责人- 公司生产安全管理部门- 基建科工程项目部。9、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援救程序

10、:发现安全事故- 项目部抢救人员- 现场疏散、现场抢救- 伤亡 人员送往最近医院- 了解事故及伤员情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 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1、有限空间分类:1.1 、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冷藏车、水塔、水箱、反 应塔、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1.2 、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 库、粮仓、实验室、封闭车间、实验场所、烟道等。1.3 、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 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

11、气池、化粪池、污 水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2.1 、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的环境。2.2 、有害有毒作业环境;存在其他有害有毒气体的环境。3、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3.1 、中毒事故。3.2 、缺氧窒息事故。4、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的围及后果4.1 、中毒事故危害围及后果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援救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根据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4.2 、缺氧窒息事故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

12、环境 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 援救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 员昏迷死亡 (根据有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 其后果有 轻有重)。421中毒: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苯、硫化氢等造成急性 中毒。中毒者一般会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等。引起全身 各系统与组织(皮肤粘膜、 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等) 的损害,甚至造成中毒者死亡4.2.2 、缺氧窒息:主要由于有限空间中空气含氧量低,造成作业人 员缺氧窒息。5、抢险救援5.1 、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 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5.2 、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

13、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 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和其他简 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5.3 、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 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5.4 、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机、工作服、工 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 ,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5.5、在有限空间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5.6 、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及上 体妥善提升患者脱离高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5.7 、抢险过程中

14、,有限空间內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 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 在抢险人员撤离前, 监护人员不得离开 监护岗位。5.8 、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急,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6、医疗与卫生6.1 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6.2 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 生处理。(打 120)。6.3 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 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6.4 恢复现场: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 下工作;6.4.1 办理有限空间现场恢复审批手续。6.4.2 先检测,后进入

15、,检测方法:进入前 1 小时测 2 次:采取措施 后 0.5 小时测 1 次,作业过程中每隔 0.5 小时测 1 次。6.4.3 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6.4.4 必须将有限空间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6.4.5 必须备好坠落保护架,安全带、安全绳等防护用品。6.4.6 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6.4.7 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者,禁止入作 业。6.4.8 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6.4.9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6.4.10 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 录。6.4.11 施工现场安全监护人员不能少于 2 人。第七章 应急救援组织措施针对本工程特点, 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 方可保证 工程顺利施工。1、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1.1 、机构组成指 挥:翟林副指挥:宿亚东成 员:涛、坡、朱兴华、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