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33580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理解部分应试策略 上一期专题言语理解部分复习策略 要紧针对言语理解部分题型在复习时期的预备策略,本期应试策略为同学在考场上如何做好言语理解题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言语理解题在行测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其题量较大,国考中言语理解题一般保持在40题左右,要想在规定的时刻内做好这40道题,一定要讲究应试策略。二是言语理解题要紧考查考生的文科基础,如何将自身的文科水平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在考试前规划好相应的打算。行测想要考出好成绩的同学,言语理解部分一定要得到中上的分数,考前能够做以下几点的应试策略预备:一、言语理解题的做题顺序安排 由于言语理解题型题量多、文科性强、阅读文字量大等特点,一般建议

2、同学将言语理解部分放到整个行测做题顺序的靠前位置。有两种方案:1、行测考试先做常识部分,再做言语理解题,由于常识部分做题快、考虑时刻少,同时在做常识题的时候也能够为言语理解题培养阅读语感,因此能够将言语理解题放到常识题后面去做。2、将言语理解题放到行测的最开始部分,这种方案能够使考生将最清晰的思维用在言语理解题上,从而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为剩下的题目争取宝贵的时刻。 特不注意的是,不建议将言语理解题放到行测考试的最后去做,在时刻紧迫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多的题量和每题接近200字的阅读材料,专门容易使考生慌乱手脚,正确率就难以保证。二、言语理解题的解题时刻操纵 言语理解题建议的解题时刻是在3

3、5分钟之内,然而关于想要考出更加优秀分数的同学来讲,最佳的解题时刻应该操纵在30分钟。缘故有两点:1、由于言语理解题的文科特性,延长做题时刻并不能将正确率提高专门多,相反,压缩做题时刻也可不能将正确率降低专门多,因此,30分钟的解题时刻是最具有性价比的,既能够保证言语理解的正确率,同时也能够为剩下的理科题目留下更多的解题时刻。要想在30分钟内有一个较好的正确率,仅凭加快阅读速度和减少思维时刻是专门难做到的,关键是在于“巧解”,也确实是解题技巧的有效运用。在复习时期,能够针对主语排除法 、2131步骤法 、关联词分析法 、固定搭配法 等快速解题技巧进行认真学习,同时结合针对性的真题去练习,才能将

4、正确率提高,将解题时刻进一步压缩。三、言语理解题考场上的思维 在紧张的考场上,专门多技巧和方法都专门难迅速反应到大脑中,考生能把握的更多是做题的思维。只要记住言语理解题的思维,技巧和方法自然而然地就能够体现到解题的过程中。言语理解题要紧有以下几点思维: 1、选词填空题。选词填空题的思维有:(1)材料中一定有隐含信息,一定要挖掘出来;(2)选词填空题首选排除法,将不匹配的选项直接排除出去;(3)碰到固定搭配的词组,直接选出来,差不多确实是答案;(4)不要纠结于各个选项,做题要快。 2、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的思维有:(1)先看问题问什么,再看材料、最后结合选项作答;(2)读完一遍材料要明白材料讲

5、的是什么,要会理解材料、“明白”材料;(3)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能够直接排除;(4)主旨题确实是问材料讲的是什么,意图推断题要适当推理,细节推断题确实是依照材料推断选项正确与否;(5)碰到对策性的选项要格外留意,专门有可能确实是答案。 3、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的思维有:(1)确定首句最重要;(2)重视排除法的运用;(3)上下句之间一定要语义通顺、逻辑连贯;(4)四大技巧的使用。在平常的复习当中,要有意培养以上的解题思维,思维是方法技巧的敲门砖,抓住了思维,也确实是把握的方法和技巧。四、要学会用笔行测考试的试题本是能够用笔做标注的,也确实是讲在考试时一定要学会用笔将重要的信息划出来、圈出来,关

6、于自己的解题会起到相当大的关心。例如,在做材料分析题的时候,能够将关联词、重点句用笔圈出来,在推断选项的时候就能够直接定位到这些词句当中。在做选词填空题的时候,能够用笔划去被排除的选项。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能够在题的边上标记出差不多推断好的句子顺序,再去和答案进行匹配排除。 切记只能在试题本上做标注,答题卡上千万不能涂写。 在考场上往往应试策略比方法和技巧更加重要,建议同学在掌握言语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将这四个应试思维策略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和经历。言语理解材料分析题主语排除法直接做题,试一下身手,看看自己能做对几道。点击查看:精选真题热身练习。 排除法在行测考试的大部分题型中都能够适用,言

7、语理解材料分析题也不例外。主语排除法是依照材料中的主语和选项中的主语进行匹配,找出不匹配的选项进行直接排除,从而提高材料分析题的正确率、提高解题速度,节约宝贵的考试时刻。下面就由国家公务员网()特邀专家张致远来教大伙儿如何使用排除法来作答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 主语排除法适用题型:1、材料分析题问“主旨”的题目。2、材料分析题问“中心思想”的题目。3、材料分析题问“强调内容”的题目。4、材料分析题问“意在讲明”的题目。材料分析题问“最恰当标题”的题目。5、材料分析题问“要紧内容、要紧谈论、要紧问题”的题目。 主语排除法的原理:一般适用主语排除法的题型,问题提问的方式往往是问主旨或者中心思想,也

8、确实是让考生选出与材料中心所相匹配的选项。因此,假如材料中的主语是A,材料的描述差不多上围绕着主语A所展开的,那么要是选项中讲的是关于主语B的一些情况,就能够将那个选项视为无关选项从而排除,进一步从剩下的选项当中再做排除,或者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一般正确答案的特征是以主语A开头的,且与主语A紧密相关的选项。 主语排除法经常配合关联词分析法等解题技巧共同使用。主语排除法能够快速排除干扰选项,然后再配合其他解题技巧来确定正确答案。或者先使用关联词分析法来确定重点句,在重点句中确定主语之后,再使用主语排除法来排除干扰选项,最终选出正确答案。下面就结合几个例题来详细地讲解一下主语排除法的使用方法。 【例

9、1】生命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几乎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专门小的领域进行探究。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数据,然而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吗?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研究更加量化。只是,现在还无法得知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这段文字意在讲明( )A 猎取描述性数据是生物研究的必要条件B 系统生物学为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C 如何从生物学数据中得到生命全景依旧未知D 对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进行科学解释立即成

10、为现实【解析】B。这题是一道典型的主语排除法的题目,能够使用主语排除法直接选出答案,解题时刻能够缩短将近一半。通读这篇材料,能够发觉这篇材料是自问自答的结构,问号后面,也确实是自答的部分是重点。问号后面所出现的“系统生物学”是主语,内容是有关“系统生物学”如何阻碍生物学研究。因此直接看选项,选项中只有B选项涉及到“系统生物学”,其他A、C、D选项均未提到“系统生物学”,因此排除。【点评】这题的难度比较简单,通过主语排除法直接能够排除三个无关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像这种能够直接排除后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怎么讲比较少,假如出现就一定要把握住,大部分题目都要使用主语排除法和其他技巧相结合的方法来去解题。

11、【例2】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专门多学者看来,不管今后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关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关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讲却毫无阻碍。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微小的细菌相关于人类来讲生命力更强B 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生殖C 细菌的生存生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D 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进展之道【解析】A。这题通过主语排除法能够快速排除B、D两项。通读材料可知材料要紧讲的是细菌,细菌生命力坚韧、细

12、菌数量大、细菌种类繁多等等,而D选项连细菌都没有提到,直接排除,B选项尽管有提到细菌,然而主语是自然环境,不是材料的主语,确信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部分,因此也排除。C选项尽管不能用主语排除法来排除,然而其中提到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是在原文材料中没有体现的,因此也排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点评】注意先排除、后解题的原则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减少无关选项干扰正确选项的可能性。考生排除选项时候要做到“眼尖心细”,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在做言语理解材料分析题的时候,第一思维确实是主语排除法。先将与材料无关的选项排除出去,既提高了选出正确答案的概率,也减少了考虑的时刻,可谓一举两得。主语

13、排除法使用的关键在于确定材料的主语,假如材料的主语确定错误,那么在排除的时候就专门难将错误选项排除在外。关于主语的确定,每个同学应该多加练习。值得注意的是,主语排除法一般要求和其他解题技巧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在平常做练习的时候都要有排除法的思维,多做一些练习题,这种思维自然而然地就能体现到考场里。言语理解材料分析题-关联词分析法 言语理解中的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地点省考行测部分的考察重点,一般题量在15至20题,占言语理解比重的半壁江山。因此,保证材料分析题的正确率,是做好言语理解的关键,更是确保行测总成绩的关键。目前,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字数一般在150字到200字左右,要在短短的

14、一分钟内阅读大段材料同时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不容易,关于答题时刻的把握也更为重要。专门多考生常常由于阅读速度慢,或者纠结在两个选项之间而白费了专门多宝贵的考试时刻,最终阻碍了整个行测的成绩。下面就由国家公务员网()特邀专家张致远来教大伙儿如何使用关联词分析法来作答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 关联词分析法能够关心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快速定位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最终选出正确答案。关联词分析法要紧针对材料当中出现的关联词,找到关联词前后的有用信息点,依照这些有用信息对比待选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材料分析题中常出现的关联词要紧有以下几种: 一、表转折的关联词 尽管然而; 尽管然而;

15、但; 却; 二、表递进的关联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而且; 还; 三、表因果的关联词 因此; 因为因此; 由于故; 总之; 综上所述; 四、表充分条件的关联词 只要就; 假如那么; 五、表必要条件的关联词 只有才; 除非才; 六、表并列的关联词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的有的; 一边一边; 其中,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的关联词,关联词后面是重点,比如“尽管然而”中,“然而”后面是重点。表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关联词前面是重点,比如“只有才”中,“只有”后面是重点。表示并列的关联词,关联词两边差不多上重点,比如“一方面另一方面”中,两个方面差不多上重点,假如选项中只涉及到其中一个部分,那么那个选项一定不是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会兼顾两个方面的信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