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32063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绩效考核莫入“五误区”误区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从笔者多年的咨询经历来看,在企业内,特殊是国有企业,谈考核的多于谈管理的,谈结果的多于谈过程的。谈绩效言必称考核,谈考核言必称量化,好像除了考核与指标的量化,绩效管理再也无其他的东西可言,好像做了指标的量化就做了考核,做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但实际上,认真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我们可以发觉,我们对绩效管理的熟悉是多么的错误,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在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两者既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它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框架下,在强化人本思想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

2、,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单单盯住绩效考核,而不顾及绩效管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颇,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旧转变不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科学的绩效管理都是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依据企业的总体状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绩效考评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

3、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误区二:重考核,轻沟通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期间绩效表现并为员工绩效目标的完成适时供应合理的资源支持与业务指导、期终绩效考评与反馈沟通、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简洁表述为: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四个部分。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而沟通在绩效管理四个环节中的详细表现如下:绩效目标与计划制订时,主管需要与员工关于目标设定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最终使得目标成为主管与员工之间的绩效纽带,同时担当着主管对员工的绩效期望与员工对

4、主管的绩效承诺。在绩效管理与实施的过程中,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本次绩效是否能得以顺当完成,其详细表现形式就是主管在员工完成果效的过程中,随时与员工保持动态的沟通,准时发觉员工所需的资源支持与业务辅导,并准时供应;而员工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就绩效完成的状况以及所需的资源与业务支持向主管准时反馈,以获取必要的支持。在绩效评估环节,沟通的作用详细表现在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员工的本期业绩完成状况达成共识;沟通在绩效反馈时也特别重要,主要体现在:主管与员工双方对本期绩效完成状况的理解与看法需要达成全都,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不足、形成提升绩效的计划,并就下一个绩效期间的目标达成初步共识。总而言之,考核者

5、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当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无论设计多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顺当推行于缺少沟通的团队,更何况,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原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管理制度。适当的沟通能够准时排解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同时也能提高被考核者的参与积极性,削减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客观、公正进行。在执行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被考核者也乐于供应资源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念和斗志,也使各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全都、企业内各个部门长短期目标协调平衡发展。如此一来

6、,绩效考核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增加共识、凝聚人心、促进沟通和能力提高的多赢过程。误区三:实施主体角色错位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层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高层管理者只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安排上的熟悉误区。诚然,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但不是全部的事情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让我们来看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员工他们毕竟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总经理:赞助,支持,推动绩效管理向深入开展。在这里需要提示大家的是,绩效管理是企业的“一把

7、手工程”,没有总经理的支持,绩效管理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设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供应有关绩效管理的咨询,组织绩效管理的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专家,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了一种顾问或咨询师的角色,是教练而非球员;直线部门经理:执行绩效管理方案,并对员工的绩效提高进行指导,同时对员工的绩效水平进行反馈。那些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的直线经理们需要留意了,其实绩效管理更大的责任是承载在您们的身上,您们是执行绩效管理方案的主体,是员工最直接、最亲热的绩效伙伴,因为假如下属员工的绩效未能完成,您们的绩效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所以,从现在开头您们应当马上转

8、变思想观念,力争和您们的员工做最亲热的绩效伙伴。员工: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绩效并产生绩效。应当说,企业内全部员工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管理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员工的全身心地参与,绩效考核很有可能蜕变成一场“警察与小偷的博弈”,科学的绩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让公司各级员工理解与认同自身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我们实施绩效管理的最起码的基础,离开他们支持与参与的绩效管理只见其“形”,不见其“实”误区四: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手段在许多人心中都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划上等号,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淘汰、处罚不合格的员工,升迁、嘉奖优秀的员工。这样想也不无道理,究竟对员工进行优、良、中、差的

9、评定结果应当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体系不应当单纯为了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它应当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武断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种奖惩手段也是陷入了绩效管理熟悉上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应当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转向每个人的个人自我发展诊断,变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对立关系为互助伙伴关系,考核的目的应当更多地定位为企业与员工多方受益、共同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熟悉自己的优缺点,准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

10、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误区五:只要考核体系合理,考核结果就公正公司大多数的考核者认为只要绩效管理中的考核体系设计合理,执行过程不徇私舞弊,就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公正,其实这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一种过度迷信,也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熟悉误区。在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中,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颜色。在绩效评定中,考核者是评定结果牢靠性的重要打算因素,而考核者自身并不能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他们的评定行为往往受到若干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晕轮效应、感情误差、近因效应、趋中效应、对比效应、偏见误差以及主观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误差等等,这些心理干扰因素都使考核的结果难免失之偏颇。针对这些状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准则进行定期的跟踪修正,在考核体系当中尽可能采取一些相对客观或者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准时地向公司各级主管传授绩效考核技能,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以削减考核误差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