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32043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绘画发展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利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那就是: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严格来说,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是从形象期开始的,涂鸦期是一个萌芽时期,象征期是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幼儿的涂鸦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一种画线活动,而且涂鸦线条是凌乱的,不成形的,也不代表任何事物。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呢?从生理方面讲,由于发育不完善和充分,这时的幼儿不能画出准确的线条和图形,因此形成涂鸦。涂鸦增强幼儿手的力量,锻炼了手的灵活准确性,为以后真正绘画打下基础。从心里方面看幼儿涂鸦与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不能脱离行动,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及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一般认为涂鸦线条可分为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杂乱线是幼儿最初画出的线条,杂乱线中很少有重复画出的线条,一次画出的线条中包含了多种线条参杂在一起,线条长短不一,也几不流畅,手的动作显得毫无把握。单一线是幼儿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重复画出长短不一的倾斜线后螺旋线。表明幼儿对手有所控制。所以外国有些作家吧这种线称作“控

3、制线”。圆形线是幼儿在图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逐渐加深了解,他们尝试并重复画出各种各样的园。从作品中科看出幼儿了努力控制动作的方向、力度和幅度。命名线是幼儿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给 他们起名字。命名画与成熟的绘画有本质的区别:一时命名线先画线再想到联系,而真正的绘画一开始就有目的;二是命名画离开语言的解释就失去表现的意义。其实涂鸦的实质是幼儿没有绘画的构思和目的,是他们感知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新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从结果看涂鸦不代表任何事物。对于幼儿为什么会涂鸦,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些较著名的理论,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派的

4、解释是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的行为,借此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有些学者认为儿童涂鸦的起因是模仿。他们认为当幼儿的智力和肌肉发展到一定程度,外来刺激使他们开始模仿他人用笔在纸上涂抹。柏特和罗文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于快感是幼儿涂鸦的原因。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大约在三岁左右。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水平是不稳定的,有时好时坏的现象,正是因为他们处于尝试探索之中,不稳定是必然的。所以看待幼儿作品要全面衡量。在象征期除画面有不稳定的现象外,幼儿绘画的构思过程也极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动笔后构思、事先构

5、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形象含义易变、易受他人影响。四岁左右幼儿进入形象期,他们开始有意识的用掌握的的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在形象期的发展历程。幼儿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五大部分,分别是:构思、造型、构图、情节发展、设色。构思在小中大班都有不同的体现,在小班的第二个学期,幼儿基本进入形象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次绘画练习,不少孩子渐渐的不仅能做到在绘画之前有个间的的构思,而且在绘画过程中能坚持原设想不变。在中班时期,幼儿构思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绘画过程中较少受到他人的影响,有始有终把画画完。而在中班末期和大班时期,孩子能在动手前想好绘画的主题,然后按主题去

6、画。造型讲的是幼儿以何种方式构成画面中的每一形象。幼儿绘画造型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由不分化到分化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形象的形状的发展变化,幼儿运用形状有一定的发展顺序,从简单的形状结合到局部有融合的痕迹再到完整的轮廓。第二阶段是形状的组成方式的发展,有放射的关系、垂直水平关系、倾斜角度关系。第三阶段是表现物体的深度方面的发展,可分为如下阶段:统为一形、正侧面同在、单一面多面变形。第四阶段为画面形象的发展,其发展顺序是:简略形、功能形、细节与装饰形、同类物体中出现自然差别、借物表现之动作、社会角色、表情、独立表现之动作。构图是幼儿以一定的方式将形象组织起来,不同的构图表达不同的含义。在构图方面,幼儿

7、也经历了有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形象数量的增加,二、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在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中有可分为零乱式、平行式 、并列式、散点式、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三、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在这里有分为罗列形象、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形成背景与主体、形成特定环境。 情节的发展是指幼儿作品中主要形象之间的活动联系,他们作品中情节或事件发展是从无活动到独自活动再到共同活动最后到相互作用之动作。设色。设色又分为以下步骤:选色、涂色。选色:3个月的婴儿能在排除明度干扰情况下,分辨出红、黄、蓝、绿四种基本色。四岁前幼儿是可以分辨基本色的,四岁后渐渐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涂色:起初幼儿只能用笔勾出

8、一个轮廓,涂色杂乱无顺序。逐渐的幼儿对画笔运用熟练程度提高了,手的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也提高了,能顺着形象的轮廓均匀涂色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家长、教师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心智的成长,而绘画本身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接受的美术教育质量可以加速或延缓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绘画特点,才能正确施教。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为幼儿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幼儿的绘画能在色彩、材料、构图等方面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完全撇开画得像不像的错误观念,而能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通过反复欣赏和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对其绘画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放弃自己的主观偏见,而能从理解和尊重幼儿所说所想所画出发,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