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点调研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29315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品点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废品点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废品点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废品点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废品点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废品点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品点调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区废品回收站(点)现状的调研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日 益增多。大力开展废旧物资等再生资源回收,是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资源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全面了解我区废品回收利用情 况,探索规范废品回收行业管理秩序的有效机制,净化废品 回收站(点)周边的环境秩序,区城管大队近期对全区废品 回收市场状况开展了专题调查,现将情况综合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行业现状全区现有登记注册的废品回收站 个,呈现出存续时间 长、布点相对集中、个体经营为主、回收范围广、经营规模 小等特点。1、从

2、开业时间看,普遍存续时间较长。 2006 年 4 月份 开展废品收购行业整治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废品回收站 105 个,至今办理注销登记 12个,比2006年4月份减少 11.4% 2006 年4月份以来区工商局已暂停核发新的废品回收站的营 业执照,现存的 93 个废品回收站,占整治前总数的 88.6%, 成立时间均超过 3.5 年,存续时间较长。2、从经营地点看,主要集中在荷城街道。 按所属街道 划分,废品回收站主要分布在 街道,有 个,占全区 49.5% 其余依次为杨和镇 19个,占20.4%;更合镇 17个,占18.3% 明城镇 11个,占 11.8%。3、从组成形式看,以个体经营为主。

3、全区废品回收站 中,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登记的 59 个,占总数 63.4%;以企业 形式登记的 34 个,占总数36.6%。从全区范围来看,自东部 中心城区往西部偏远乡镇,呈现出企业占本镇街总数比例递 减、个体工商户占本镇街总数比例递增的趋势。在荷城街道、 杨和镇、明城镇、更合镇中,企业所占比例依次为 43.5%、 36.8%、27.3%、23.5%;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依次为 56.5%、 63.2%、72.7%、76.5%。4、从经营范围看,废品收购范围广。从废品回收站登记的名称和经营范围看,以收购金属为主的有 10 个,占10.8%;以收购非金属为主的有 11 个,占 11.8%;同时包含金

4、属和非金属的综合类回收有 72 个,占 77.4%。从各镇分布 来看,以金属回收为主的废品回收站分布比较平均,除杨和 镇有 4 户,其余镇街各有 2户。以非金属为主的主要集中荷 城街道,共 7 户,占全区总数 64%。在综合类收购站中,各 镇分布也相对平均,所占比例在 54%-81%之间。5、从经营规模看,企业实力偏弱。回收站点普遍属“前店后库”形式,即前面是门面,后面是仓库,不少个体经营 者既当老板,也当打工者,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 回收的废旧物资主要运往外地专业集散市场或回收加工企 业,全区废品回收行业中,暂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 企业。(二)监管现状废品回收行业管理涉及工商、

5、公安、消防、环保、税务、 城管、经贸等多个部门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由于没有 固定的主管部门,多“龙”治水,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目前 主要依靠各部门协同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来维 护行业的正常市场秩序。近年,区废品回收行业清理整治专 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区委政法委、区工商局等多个机构部 门先后牵头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取缔了一批无证照回收 站点,并对不规范经营的站点进行整治和处罚,如 2006 年 开展全区废品收购行业整治,2007 年开展查封取缔无照经营 废旧收购站(点)统一行动和“三电”百日行动,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3 月开展全区废品回收行业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等

6、。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弥补了多头管理形成的边缘监管空白 地带,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长效机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废品回收行业的乱象,达到科学长期有序的管理。二、存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个体、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各种经济成份相继进入废品回收领域,一方面活跃了市场经济,方便了废旧物资回收,增加了就业,另一方面,从全社 会看,由于监管不完善,行业缺乏自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 问题。(一)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和长远目标废品回收行业未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宗旨,缺 乏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企业发展随意性较大,再生资源需 要哪些社会资源,能生产何种社会产品,满足哪些社会需要 这些核心问题不明

7、确,企业按照各自对行业的理解所制定的 发展计划无法体现再生资源产业应有方向,对经济发展贡献 率不足。回收站点的设臵未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未形成科学 有序的回收网络体系,现有网点基本是自发设立,分布不够 合理,多设在城镇郊区、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更有甚者 直接在居民楼开设,位臵隐蔽,鱼龙混杂,极易藏污纳垢, 普遍存在“明点暗收”现象,有的收购站点设有暗分点,便 于收赃销赃,无照经营的流动摊点更为突出,难以掌握和控 制。(二)行业经营欠缺规范,回收专业化程度较低回收企业普遍存在变相和超范围经营,大部分站点只要 价格合适,金银首饰、车辆等贵重物品都作为旧货交易调剂 的品种。在废旧金属收购队伍中,臵“

8、生产性废旧金属”与 “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规定于不顾,什么都收,什么都 卖,收购品种繁杂。部分经营者在执行登记验证制度上“耍 滑头”,不登记、漏登记、登记不详不清等现象普遍存在, 更有甚者为逃避检查,采取消极应对和表面应付方法,导致 登记、报备等管理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同时,由于缺乏资金 和技术的投入,废品回收行业技术落后和不善管理的问题比 较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行业经营管理和 科技运用水平远低于其它行业。回收仍以手工劳动为主,缺 乏专业知识,回收队伍松散,缺乏组织管理。从业人员结构 复杂,素质较低,良莠不齐,个别企业存在收赃销赃现象。 经营者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不强,消防设施

9、简陋,对危险 物品缺乏安全管理。(三)废品回收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废品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经营者 “大利大干、小利 小干、无利不干”,存在“有些品种大家抢,有些品种无人 抓”的现象,不少可回收利用的品种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往往形成城市垃圾,既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又污染环境。回 收网络体系不健全,导致供需双方缺乏畅通的营销采购平 台,回收利用率不高,资源得不到充分循环利用。废品回收 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主渠道的带动,无法形成集约 化经营。没有大型的综合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再生资源加 工业还是个空白,失却了废品附加值和经营商机。(四)部门多头管理,监管难以到位废品回收行业管理涉

10、及众多部门,各部门职能分散,各 管一摊,责任均分,压力均摊,看似职权分明,相互制衡, 实际上遇到问题往往职责不清,联动不力,作用有限。发改 经贸等部门可制定和实施行业管理、规划、标准和产业发展 政策,但并不管理废品回收站点的具体经营行为,缺乏有约 束力的管理举措。虽然废旧金属收购属于特种行业,但行政 许可法实施以后,已取消废品收购点的前臵审批,只有在废 品收购中出现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才能介入调查。 工商部门只管核发营业执照,对从业人员无法掌控,对经营 中的违规行为缺乏监管,对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流动摊点更 无从管理。对现存的废品回收企业,环保、城管等部门,只 有在企业有违法情节时方可依法

11、处罚。对废品回收行业的管 理整治,目前主要依靠风暴式的联合执法清理,缺乏长期有 效的机制。同时,由于尚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废 品回收企业的自我管理、行业监督也无法实现。(五)社会对废品回收行业认知不足,循环经济观念远未 形成废品回收行业的社会认同度目前还比较低,不少市民至 今仍然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当作“收破烂”、“捡废品”, 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低人一等,对“再制造”和“循环利用” 不了解不熟悉。所有这些,均影响了再生资源产业又好又快 地发展。废品回收企业的部分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 经济发展,遇到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就感到束手无 策。整个社会对发展再生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认知不足

12、,对 其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缺乏深入认识,政策性配套措施不 多。三、对策建议注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 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 促进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结合高明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一)建立完善区级行业管理体系充分把握机构改革的契机,以区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 门为监管主体组成行政管理网络,明确行政监督主体职责分 工。建议由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牵头,联合区经济促进局、区 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等各大职能部门 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和 行业服务规范、经营网点

13、布局管理及废品回收经营的日常监 督检查工作,公安机关负责对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和再生资 源交易市场实施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废品回 收和交易市场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 局、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等有关部门 应在各自范围内协同做好废品回收管理工作,在全区形成联 合监管机制。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市场机制运作,逐步建立 有利于行业管理,布局合理、网络畅通、设施先进、服务功 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废品回收利用体系。(二)建立健全废旧物品市场准入规范政府制定准入规范,统一标准。审批部门严把市场主体 准入关,从经营场地、硬件设施、安全条件、周边环境、注 册资金、法人和用工

14、人员资质等方面入手,在不违背依法审 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经营户数量。对 现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主体进行规范,进一步健全购销货台 帐制度,如实登记物品品名、数量、来源、日期和销售去向 等,一旦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只要符合吊销营业执照条件 的,坚决予以打击取缔。通过年检等方式,对存在环境污染 问题、重大安全隐患的废品收购站,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 的,不予通过年检,有计划地逐步取缔一部分不合格的收购 站,尤其是压缩中心城区的网点,确保中心城区的环境不受 污染。(三)开展废品回收行业的布点规划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和方便 回收的原则,对全区废旧物资回收行业进行总体规

15、划布局, 试点建设能体现现代风格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回收站 并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逐步取代星罗棋布、鱼龙混杂的废品 站。废品回收站经营权可由区政府纳入城市可经营项目,向 社会进行招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和规范现有废品回 收企业和网点的经营行为,探索把废品收购行业纳入公共安 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防范和及时查处存在的安全 隐患和涉嫌违法犯罪活动。(四)探索建立废品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可选择城市郊区和村镇空旷地带,规划建设一些废品回 收街、中转区和集散交易中心,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规 划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逐步实现废品回收利用的集约经 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这样既可壮大我区的

16、再生资源 产业实力,还可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五)成立废品回收行业协会建议由区工商联牵头,成立废品回收行业协会。充分发 挥协会的行业引导和内部管理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抵 御能力,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自检、自查,提升行业管理 和效益。由行业协会对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和流 动收购人员进行统一监管,以改变废旧回收站点和流动收购 人员分散隐蔽、难于管理的现状。(六)制定举报防范打击盗窃、破坏公共设施奖励办法 充分借鉴以往专项整治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教育经营业 主确立合法经营理念,增强广大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积极举 报无照废品收购站点。切实加大行业整治力度,从源头堵截 电力线材等公共设施的销赃渠道。建立奖励制度,奖励举报 有功的单位或个人,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打击盗窃公共设施犯 罪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